越戰歷時 20 年,士兵日久厭戰,軍中開始流行一些大兵手工改版的部隊章,甚至配戴一些非官方的所謂「士氣章」(Morale Patches)。這些改版有時會帶有紀念、粗俗或諷刺成分,成為軍中一時風氣。
士兵
|共7篇|
小灰:現代軍章發展簡史(由美國內戰到二戰)
早在中世紀歐洲,貴族的侍從或麾下都會在左臂或左胸配戴一個小型的侍從配章(Livery badges),以表示自己所臣屬的領主勢力。侍從配章有別於出現在盾牌或戰袍上的家族紋章(Coat of arms),它的設計相對簡單,可以說是現在軍章的雛型。
李衍蒨:陣亡士兵製成的假牙
在現代醫學的很多物件中,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其中一個必定是尋常不過的假牙了。現今有很多人因為自身需要,或年紀增長導致牙齒脫落,而需要假牙的輔助。但在牙科還處於幼兒發展階段的 19 世紀初,假牙的製作卻一點也不假,甚至真得有點恐怖!
鄭立:從「Know Your Enemy: Japan」學習做戰爭文宣
你會發覺,文宣並不單純是抹黑或貶低敵人,有時正面的評語,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李衍蒨:骸骨與三顆錫製鈕扣
在某些情況下,死去多時的屍體會因為環境條件而完全腐化,變成骸骨,只留下衣物。這個時候,除了考古學或法醫人類學大派用場外,更需要法證衣物分析師從衣物上尋找死者生前所經歷的一切痕跡。
鄭立:高立的未來世界 —— 一個軍警開槍甚麼都打不中的世界
「高立的未來世界」這作品,一看就知道,故事背後的訊息應該是環保保育甚麼的。談起環保,我們一般想到的是,綠色生活,再生能源之類的卡通片吧? 即是核子的、工業的就是邪惡的;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風力,天然食物甚麼的則是正義的。但對我來說,最深刻的部分倒跟環保寓言無關,而是這一段……
從彈震到創傷後壓力症
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倖存士兵終於可以放下步槍,離開戰壕。不過,一些退役軍人的身體雖未受摧殘,行為卻顯得異常。他們的症狀類似以前認為與女性相關的歇斯底里(Hysteria),常出現失憶症狀,又或身體麻痺癱瘓、無法與人溝通。事實上,這些士兵都患上了「創傷後壓力症(PTSD)」,但當時醫學界將病名定為「炮彈震撼症(Shell-Shock)」。由於對症的理解不全面,獲得「彈震症」的士兵多得不到合適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