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形容,氣候暖化的計時炸彈開始倒數,呼籲各國採取行動,包括擴大潔淨能源的投資。IPCC 亦在報告中列出一些方案,以應對氣候問題。
氣候危機
|共44篇|
【*CUPodcast】ESG 傾呢啲:城市應對氣候風險的方案
極端天氣為全球帶來種種自然災害風險,今集「ESG 傾呢啲」請來聯合國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何偉歡探討城市政策,各地專家有何創新方案,去應對氣候風險,並提升城市處理氣候問題的能力?
Ryan Fung:關於 ChatGPT 與氣候危機成為一篇文的那件事
文章乃整合今年 2 月份與氣候相關的新聞,再交由 ChatGPT 所撰寫,所輸入的只是一個有關本篇文章的大方向,以及一些零碎的新聞素材,人工智能就寫成一篇不錯的文章,質素不算最佳,但仍令人滿意。
Ryan Fung:2023 年的氣候經濟和 ESG 會如何發展?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經歷過 2022 年的戰爭未止、右翼政治回勇、經濟不景氣、通脹失控等因素夾擊之下,人類所面臨氣候危機可謂有增無減,到底在 2023 年情況又會否有所改善,重回正軌發展下去?
Ryan Fung:氣候貿易戰中歐美為電動車鬩牆
氣候危機催生大量新行業,大國想盡辦法重新瓜分利益,之前介紹過歐盟借碳關稅出招,現在亦有美國透過電動車補貼,打一場「氣候貿易戰」,漸漸開始惹起各國的不滿聲音。
Ryan Fung:COP 27 窮國追債、富國走數
氣候危機每日也在加劇,不過全球政商界認真去共襄對策卻只是一年一度,心態甚至乎是一期一會。一年又過去,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即將於 11 月初在埃及沿海城市沙姆沙伊赫舉行,但心水清的也該感受到,受累環球經濟不景氣、俄烏戰爭、通脹失控等因素,氣候變化似乎突然變得「不重要」。
Moyashi:生活就像潑出去的番茄湯
氣候危機的確是全人類的問題,但對許多人來說是太遙遠了。連自己的生活和生存都無法確保的人,哪來心力思考百年後的人類文明續存?面對「藝術品還是氣候更重要」的質問,答案可能是那一罐番茄湯更重要也說不定。
綠色和平:核電、天然氣被列為綠色能源,歐洲議會開環境「倒頭車」
淘汰化石燃料、擁抱可再生能源是紓緩氣候惡果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惟歐洲議會近日卻「開倒頭車」,通過將同為化石燃料的天然氣及危險核電定義為「綠色能源」之一,容許投資者投資相關項目時,可獲得等同投資可再生能源的優惠,包括低息貸款、國家補助等。這個決定到底是自救,還是自掘墳墓呢?
Ryan Fung:英國法院、白宮非常手段處理氣候危機
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歐洲近年飽受熱浪折磨,隨著全球減碳未見成效,氣候威脅在今年更變本加厲,令英國、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等國熱不可耐。世界各地政府陸續正視氣候危機的威脅性,紛紛以司法手段、行政手段,認真處理氣候問題,不再「碳」慢板。
非人道果園:折磨樹木,用意何在?
氣候問題日漸嚴峻,有科學家就透過「酷刑果園」,以不澆水、高鹽度土壤等種植手段「折磨」樹木,迫使樹木在苛刻的環境下設法生存,以找出最強壯、最高產量的基因。
Ryan Fung:解決氣候危機是有種人
在「聖經」中,耶穌有一個著名比喻,講述三個僕人管理主人金錢顯出才幹高低,而氣候危機當前,似乎也有三種不同性格和能力的物種,有人致力漂綠,有人力不從心,也有人引領全球。
Ryan Fung:諾貝爾獎也發聲 氣候危機遲來的公義?
臨近「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就連「過氣」的科學家也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成功靠不新也不舊的氣候模型突圍而出。連一向致力探索浩瀚未來的諾貝爾獎,都願意押上百年老店名譽,為日益增加的氣候危機叫陣。
Ryan Fung:COP26 前夕 港府應對氣候仍欠誠意
特首林鄭月娥在這屆任期的最後一份報告,最關心的仍然是土地相關的政策,對於內地和西方社會近年極其重視的「環保議題」沒有大驚喜。
從明日大嶼到杜拜:陸沉時代的造島世紀
談及「明日大嶼」填海造島計劃,不少人都批評工程罔顧海平面上升威脅。英國紐卡素大學社會地理學教授邦尼特(Alastair Bonnett)著作「島嶼時代」指出,這種矛盾不是香港獨有,由杜拜世界群島、到恒大集團的海花島,人類正在中國和波斯灣國家引領下,進入瘋狂造島的世紀。邦尼特親身考察消失中的島國,與逆天而建的人工島嶼,揭開這個時代的光怪陸離。
綠色和平:氣候危機就在身邊 三文魚遭殃關唔關你事?
有研究指出,若我們維持現在的碳排放模式,到 2100 年,世界上 60% 的魚類或將滅絕。如果我們繼續以過去的方式糟蹋自然環境,難道將來只能在博物館懷緬今天舌尖上的味道嗎?
Ryan Fung:中國暫停海外煤炭項目,那麼境內煤電廠呢?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將至,列強爭相透過氣候議題增加話語權,就連煤炭最強的中國也謀求轉型,把「一帶一路」ESG 化,承諾不再新建海外煤電廠,但真的如官媒所言般「意義非同小可」?
Ryan Fung:鈾價起舞的隱憂
在資本市場提倡 ESG 的年代,核電是備受爭議的能源,有人擁抱也有人反對,但其原材「鈾」近月的價格不斷攀升,似乎反映出核能有望異軍突起,在未來低碳經濟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為何美國人明知天災多,偏向災區搬?
水淹紐約地鐵站的影片,早前在社交媒體瘋傳。在美國,極端天氣引發的災害並不止於此,路易斯安那及密西西比兩州受颶風吹襲,近百萬人斷電斷水;山火迫使數萬名加州居民逃離;田納西州至少 20 人死於山泥傾瀉…… 氣候變化持續,危機只會更大。但為何愈來愈多美國人,明知有天災,偏向災區搬?
孟加拉以蠔作為防波堤
孟加拉南部島嶼庫圖布迪亞島(Kutubdia Island)正面對海平面上升威脅,陸地被淹浸,島民被迫撤離或是搬到地勢較高的地方。更甚是預計到 2050 年,多達 1,330 萬孟加拉人或因氣候變化而流離失所。為解救這樣的困境,當地研究人員嘗試用蠔礁作為自然防波堤,以延緩當地海平面持續上升的問題。
Ryan Fung:英國氣候革命能否蔓延全球?
現今國際環保議題,已不再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理想訴求,不局限於純粹科學討論,其中包含複雜的全球化政治博弈與經濟利益鬥爭。今次英國環團率先發動攻擊,料能夠陸續得到全球各地有心人的響應,繼續用血汗推動氣候公義,為 10 月底所舉行的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