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危機

|共44篇|

Ryan Fung:COP 27 窮國追債、富國走數

氣候危機每日也在加劇,不過全球政商界認真去共襄對策卻只是一年一度,心態甚至乎是一期一會。一年又過去,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即將於 11 月初在埃及沿海城市沙姆沙伊赫舉行,但心水清的也該感受到,受累環球經濟不景氣、俄烏戰爭、通脹失控等因素,氣候變化似乎突然變得「不重要」。

綠色和平:核電、天然氣被列為綠色能源,歐洲議會開環境「倒頭車」

淘汰化石燃料、擁抱可再生能源是紓緩氣候惡果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惟歐洲議會近日卻「開倒頭車」,通過將同為化石燃料的天然氣及危險核電定義為「綠色能源」之一,容許投資者投資相關項目時,可獲得等同投資可再生能源的優惠,包括低息貸款、國家補助等。這個決定到底是自救,還是自掘墳墓呢?

Ryan Fung:英國法院、白宮非常手段處理氣候危機

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歐洲近年飽受熱浪折磨,隨著全球減碳未見成效,氣候威脅在今年更變本加厲,令英國、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等國熱不可耐。世界各地政府陸續正視氣候危機的威脅性,紛紛以司法手段、行政手段,認真處理氣候問題,不再「碳」慢板。

從明日大嶼到杜拜:陸沉時代的造島世紀

談及「明日大嶼」填海造島計劃,不少人都批評工程罔顧海平面上升威脅。英國紐卡素大學社會地理學教授邦尼特(Alastair Bonnett)著作「島嶼時代」指出,這種矛盾不是香港獨有,由杜拜世界群島、到恒大集團的海花島,人類正在中國和波斯灣國家引領下,進入瘋狂造島的世紀。邦尼特親身考察消失中的島國,與逆天而建的人工島嶼,揭開這個時代的光怪陸離。

為何美國人明知天災多,偏向災區搬?

水淹紐約地鐵站的影片,早前在社交媒體瘋傳。在美國,極端天氣引發的災害並不止於此,路易斯安那及密西西比兩州受颶風吹襲,近百萬人斷電斷水;山火迫使數萬名加州居民逃離;田納西州至少 20 人死於山泥傾瀉…… 氣候變化持續,危機只會更大。但為何愈來愈多美國人,明知有天災,偏向災區搬?

孟加拉以蠔作為防波堤

孟加拉南部島嶼庫圖布迪亞島(Kutubdia Island)正面對海平面上升威脅,陸地被淹浸,島民被迫撤離或是搬到地勢較高的地方。更甚是預計到 2050 年,多達 1,330 萬孟加拉人或因氣候變化而流離失所。為解救這樣的困境,當地研究人員嘗試用蠔礁作為自然防波堤,以延緩當地海平面持續上升的問題。

Ryan Fung:英國氣候革命能否蔓延全球?

現今國際環保議題,已不再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理想訴求,不局限於純粹科學討論,其中包含複雜的全球化政治博弈與經濟利益鬥爭。今次英國環團率先發動攻擊,料能夠陸續得到全球各地有心人的響應,繼續用血汗推動氣候公義,為 10 月底所舉行的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