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危機催生大量新行業,大國想盡辦法重新瓜分利益,之前介紹過歐盟借碳關稅出招,現在亦有美國透過電動車補貼,打一場「氣候貿易戰」,漸漸開始惹起各國的不滿聲音。
美國總統拜登 8 月簽署「通脹削減法案」(IRA),這份被視為美國史上最大規模對抗氣候變化的法案影響,當時獲得外界不少掌聲,甚至鼓勵美國要做更多,然而各界後知後覺,慢慢才發現此招乃以本傷人,變相以 ESG 之名打貿易業,而電動車產業就是美國眼中的戰壕。
由拜登策動的「通脹削減法案」,範疇多多,當中為了谷起電動車產業,就推出一系列政策優惠,如替電動車買家提供退稅 7,500 美元、2023 年起取消汽車製造商 20 萬輛汽車的稅收抵免上限、每個製造商的前 20 萬輛汽車可獲得稅收抵免等。但原來魔鬼在細節,大部分優惠也指明只適用於北美組裝的電動車。
對此,美媒 Politico 引述兩名歐盟高級官員報道稱,歐盟正計劃通過「歐洲主權基金」,向歐洲企業提供大量補貼,以對抗「通脹削減法案」中 3,700 億美元的資金補貼,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表示,歐盟必須採取「再平衡」措施,消除美國大力資助在美國投資環保能源企業,所造成的「扭曲」競爭,之後又有指歐盟擬向世貿申訴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
美國示範以 ESG 之名溫水煮蛙,被指違背世界貿易組織的協議,甚至會破壞歐洲的復甦進程。後來歐美雙方終同意建立一個共同機制,但只限於分享各自的半導體產業補貼計劃,至今仍未能在電動車補貼爭端方面取得進展,由此可見美國重視電動車之程度。最終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朗格直言,他不認為談判能解決歐美爭端,歐盟應當直接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
是的,關心環境,也要延續「貿易保護主義」,需知道在杜林普主政美國的年代,打了好幾仗震撼全球的貿易戰,導致天下大亂,而之前歐盟的碳關稅若在歐盟打響第一槍,現在美國就用「通脹削減法案」延續這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