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氣候危機下,電費加價,保費也加價

A+A-
2022 年 10 月,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個被颶風「伊恩」完全摧毀的公園。 圖片來源:Paul Hennessy/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如有雷同,實屬巧合?之前提到「電力公司導致美國山火,最後市民埋單」,天災頻頻,承擔後果的原來又是資本主義下「食物鏈的最低層」,而原來消費者除了要繳交多一點電費,未來或許還需要付多一點錢給保險公司,與外界認知的事實可能恰恰相反。

保險公司向來聘請大量精算師,跟消費者對賭自然有優勢。原來現時在外國,愈來愈多保險公司兩邊賺,以更高的費率和更吝嗇的承保範圍來應對:一方面撤出災害頻密的地區,另一方面又以天災如颶風、雷暴和野火為由,提高保費和減少保障,從而提高利潤。

對保險業來說,壞消息就是好消息。舉個例子,美國山火威脅愈來愈大,一些保險公司已減少承保美國加州和佛羅里達州的財險,當中包括 Farmers Insurance。在競爭減少之下,價錢就上升。根據保險信息研究所的數據,隨著美國汽車保險費用的飆升,佛羅里達州的保費按年增加 421 美元,比任何其他州都高,平均年保費為 3,121 美元,位居美國第二。

除了精算,現在保險行業還會結合地質學、氣象學去做預測分析,以人工智能來應對賠付問題。經營保險公司一般在好景(損失較低的年份)時銷售保單並累積資本,然後在災難性損失增加的壞年份支付巨額索賠。但隨著氣候危機逼近,現在保險公司的「壞周期」可能會更長。

至於相關成本,最後也轉嫁至消費者身上。美國 2023 年的房屋保費平均為 1,700 美元,較 2022 年上升 10%,較 2018 年上升 36%。保險公司正在收緊保險條款,並對屋頂年限和居住房屋的保額上限進行限制。

但換個角度思考,這也算是投資保險公司的一個機會。如果不懂得挑選公司,不妨試試先從 ETF 著手,例如 Invesco KBW Property & Casualty Insurance ETF。該 ETF 的頭五大持倉為 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AIG)、Chubb(CB)、Progressive(PGR)、Allstate(ALL)和 Travelers(TRV)。

但事實上,除了美國的山火,這個世界要面對的問題還有很多,如中國的洪水、亞洲的颱風、歐洲的熱浪…… 到底是否所有問題,最終也能夠用錢解決?而出錢的又是否以消費者為主?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