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2023 年氣候議案聲勢不如前

A+A-
環保組織 Extinction Rebellion 在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股東會舉行期間,到場示威。 圖片來源:Kena Betancur/VIEW press

美國正在爆發一場反 ESG 行動,令股東會提出的氣候議案聲勢大不如前,似乎良心難以再叫停企業減少投資化石燃料,背後主要是政治因素作祟,讓去碳化變成「老虎屁股」(摸不得),因而環保界再次看到資本市場偽善的一面。

在美國紐約的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股東會,也迎來激進環保組織 Extinction Rebellion 到場示威。不過,花旗和美國銀行要求銀行停止為新化石燃料項目融資的股東決議,獲得的支持少於 2022 年;另一邊廂,有身處英國的朋友告知,滙控(005)在伯明翰舉行的股東會,場外有大量環保人士示威,把一個綠色的浴釭抬到會場外,批評滙豐漂綠。

事實上,獨立投票諮詢機構 Glass Lewis 就表示,外界開始對氣候轉型戰略持懷疑態度,參考 2021 年美國上市公司的氣候相關的決議案,全數未能獲得通過,支持率介乎 7% 至 39%,而投資者今年已從美國的可持續發展基金中,撤資數十億美元,相關的議案據報所獲得的支持票數少於 2022 年。

不過,很多人仍未因為政治現實而放棄人類文明,眼見美國石油企業難以撼動,另一間投資諮詢機構 ISS 最近則建議機構投資者,針對法國 TotalEnergies 在 5 月 26 日舉行的股東會投下決議,要求對方在 2030 年更積極減排,敦促對方在設定溫室氣體範圍 3 目標,即是就連出售後的產品在燃燒時所產生的排放也需計算在內。而荷蘭股東維權組織 Follow This 則打算對蜆殼、英國石油、雪佛龍和埃克森美孚進行類似的提案。

回到亞洲,ESG 整體上比較少關注環境(E)相關的提案,暫時聚焦管治(Governance)為主。以日企東芝(Toshiba)私有化風波為例,一班基金股東就成功逼走社長車谷暢昭,靠的就是 ESG 的管治威力。話說私募基金 CVC Capital 提出 200 億美元收購要約後,卻被股東認定遠低於東芝實質價值,最終基金齊齊運用選票說話,要求社長問責,最終更成功逼他辭職,離開董事局。而東芝股東運用 ESG 的威力,主要是質疑東芝有違企業管治中最重要的高透明度(Transparency)精神,以及質疑車谷曾任職 CVC 日本分公司的負責人,背後有可能藏着利益轇轕,扣上疑似賄賂的帽子。

今年全球 ESG 基金的表現不及市場,「ESG 寵兒」如清潔能源也表現不佳,到底 ESG 發展下去,會否又回到最初的起點?我的看法是樂觀的,畢竟政治角力只是暫時性,氣候危機是長遠必須解決的問題,只要利益重新分配得宜,就會見到 ESG 回春。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