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央行再度加息,真的可以抵擋通脹嗎?

A+A-
圖片來源:Ian Forsyth/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6 月 16 日,英國的中央銀行英倫銀行(Bank of England)宣佈議息結果,決定加息 0.25%,即是把指標利率調升至 1.25%,符合市場預期。這次已經是英國連續五度加息,貨幣政策委員會對加息幅度存在分歧,有三位專家委員認為應該加息 0.5%。不過,錫菲大學政治經濟學家 Michael Jacobs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寫評論,認為即使加息亦未必能抵擋通脹。

英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 4 月按年升 9 %,為 40 年來最高位,這次議息會議中,英倫銀行更估計到 10 月通脹會略高於 11%。與此同時,第 2 季經濟按季收縮 0.3%,低於先前估計的 0.1% 增長。媒體都憂慮英國將面臨可怕的「滯脹」(stagflation)。要控制通脹,各國政府其中一個做法是加息,減少熱錢流入市場。可是,這個做法未必可應用於今次的經濟危機。Jacobs 指,如果高利率政策可阻止英鎊繼續貶值,加息或能些微緩和進口貨品價格的升幅。

然而,與過往通脹不同,這次通脹成因不是經濟過熱,市民和企業過度借貸消費,而是因為國際局勢令全球石油、天然氣和食物價格急升。英倫銀行的專家當然也知道問題所在,他們提出的加息理據,是要控制民眾的通脹預期,以免英國陷入「薪資物價螺旋」(wage-price spiral)—— 工人因為預期未來繼續通脹,借此要求提高工資作補償,最終又只會加劇物價升幅。在 1970 年代,「薪資物價螺旋」效應曾令英國陷入可怕的經濟困局,在 1975 年通脹率高達 22.6%

惟 Jacobs 認為英倫銀行的「薪資物價螺旋」理論不太合理。在 1970 年代,超過一半工人是工會成員,有能力爭取更高工資,1975 年薪酬升幅可逼近 30%。然而在今天,全英國只有不足 25% 工人是工會成員,而且當中大部分屬公營機構,工資升幅只維持約 1.5% 。數據顯示,在今年第一個季度,若果計算通脹,英國工人實際工資其實平均下跌 2.2%。員工實際收入減少,會減少本地娛樂和家品消費,把錢留給食物和能源開銷(通常為進口),令經濟陷入收縮。

英倫銀行宣佈英國本季經濟收縮的同時,也展望全年經濟步向衰退。世界經合組織更加預測英國經濟到 2023 年仍然不見增長。「滯脹」問題或者已經出現,Jacobs 批評,英倫銀行加息的決定只會令英國經濟更差。若銀行利息上升,只會直接增加借貸成本,令企業和普羅大眾更難籌集資金而減少投資和消費。Jacobs 認為英倫銀行需要一套更理性的金融政策,同時他批評政府和英倫銀行的政策並不協調。

在 5 月份,英國財政大臣辛偉誠推出總值 150 億英鎊的經濟援助計劃,以鼓勵消費,但同時又大幅加稅,令經濟活動疲弱。英倫銀行的加息行動又不會竭止通脹,只會約束市民消費。高稅政策加上高息政策,會令當地正在收縮的經濟雪上加霜。現時,英國的投資率、生產力,以及工資升幅,都接近是發達國家之中表現最差。Jacobs 認為英國政府要從根本著手,吸引更多人重投勞動市場,鼓勵投資,改善國家經濟,才能走出今次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