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人工智能,誰更能在金融市場賺大錢?

A+A-
圖片來源:Arne Dedert/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人都希望可以財源廣進,過衣食無憂的生活。要賺大錢,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投資,鬥智鬥力也要碰運氣。可是在未來,或者會演變到不用人腦就可以投資獲利,劍橋大學金融科技學家 Wojtek Buczynski 為首的研究團隊,去年就在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 Science and Analytics 發表文章,比較人工智能和人類,誰在投資市場表現更佳。

金融企業早已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當中包括網絡安全、反洗黑錢,客戶審查以及網上客服等多個領域。荷蘭國際集團行政總監 Ralph Hamers 直言,希望集團可以被視為一間「有銀行牌照的科企」。有初創科企以人工智能大幅縮短信貸程序,挑戰傳統銀行及財務機構的地位;亦有交易所會以簡單的電腦方程式進行估價,但就極少會以人工智能科技進行投資決定。Buczynski 團隊認為,金融市場有龐大數據量,有利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故欲了解人工智能的賺錢能力。

現時,市面上有個別量化對沖基金,聲稱會在投資決策過程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是,那些基金甚少公佈官方表現數據,而且管理資金雖然以十億美元計,規模依然遠不及主流投資機構。研究團隊於是改為分析在 2000 到 2018 年期間的 27 份學術研究,全部都是以機器學習方程式進行股票市場預測,而且大部分都表示其模型可作精確預測,不過就從未實際應用。團隊就重新運行算式,測試是否可以在現實環境實踐。

Buczynski 團隊發現,大部分的研究其實會以一個方程式,同時運行多個版本的投資模型(最多同時數百個),而差不多所有作者都只會匯報實驗結果最好的一次。惟在現實投資環境中,每次抉擇都只有一次機會,而且賺蝕分明,不能推倒從來。另外,雖然這些文獻所匯報的預測成功率通常都高達 95%,對很多社經領域而言是非常理想的水平,不過團隊認為在投資角度來看,仍然未盡完善,因為一次重大的失誤,就可能連本帶利賠蝕。

市面上其實有少量以人工智能運作的基金,有公開其表現數據。Buczynski 團隊研究後發現,這些基金的成績通常都差過市場水平。他們認為在目前為止,人類的投資專家依然比人工智能優勝,其中一個原因是人類能夠在不確定的環境下,透過大腦的「思維捷徑」(mental shortcuts)迅速作抉擇。除了考慮成效,人類要廣泛利用人工智能做投資之前,亦要考慮監管和倫理問題,例如程式會否演變到控制市場,又會不會投資不良企業。

人工智能已經在多項範疇超越了人類,包括西洋棋圍棋等過去認為不可能的領域;假以時日,人工智能可以在投資市場戰勝人類,絕對不是天方夜譚。不過,Buczynski 團隊認為在此之前,還需要更多實證研究。他們估計,短期內企業只會走向混合模式,以人工智能作分析工具,最終決定權還是落在人類團隊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