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歐美要搶電動車電池生意,中國石墨不會墨守成規?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新能源和低碳經濟是地緣政治的一個重要戰場,中國掌控著大量金屬礦產資源,自然想好好運用以增加談判籌碼,繼早前限制鎵(Gallium)之後,最新就向石墨(Graphite)打主意,但似乎暫未撼動到市場。

中國商務部就在 2023 年 10 月 20 日宣佈一項新政策,從 2023 年 12 月 1 日起對「石墨」實施出口管制,兩類石墨未經許可不得出口,包括高純度、高強度和高密度的 3 種人造石墨材料及其製品,以及天然鱗片石墨及其製品,包含球化石墨、膨脹石墨等。

今次做法,是要收緊對國家安全重要的物品的貿易,再次出招與外界打資源戰,在電動車電池問題上,與外國「拗手瓜」。(詳見「沒完沒了的電動車產業大混戰」和「鋰爭我奪背後是國家安全」)

根據中國海關資料,中國天然石墨主要出口國是日本、印度和南韓等美國盟友,對此限制,日本隨即抗議並稱要審視中國是否違反世貿規定。一些國家變得緊張的背後,是因為石墨應用甚廣,可用於電池、潤滑劑、冶金、耐火應用和煉鋼,美國歐洲也是中國石墨的主要進口國,官方亦有把石墨確定為關鍵礦物。

而中國約佔世界石墨產量的 65% 和約 90% 的精煉及加工量。另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稱,2022 年中國供應全球 65% 的「天然石墨」,之後供應大國就是中國「一帶一路」盟友國家的非洲東部莫桑比克(13%)和馬達加斯加(8%)。

石墨,分為天然和人造,而兩款石墨之間,中國一直大力部署人造石墨 ,根據中國高工產業研究院的資料,2022 年有 85% 的中國電池是用「人造石墨」製造的,其餘 15% 是用「天然石墨」製造的。

而儘管「天然石墨」是新列入出口管制清單,但鑑於 2021 至 2023 年 8 月天然石墨出口量僅為人造石墨的 10 分之 1 左右,中國的措施對國內潛在經濟影響有限,但就能牽制外國。高盛分析員就認為,中國的「人造石墨」出口管制早於 2006 年已長期實施透過「關於決定對石墨類相關製品實施臨時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今次在清單內加入「天然石墨」,料對中國石墨行業影響不算很大。

事實上,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石墨大國,源於 90 年代全球石墨總產量大幅增加令價格暴跌,世界其他地區停止勘探和開發,但中國似乎已達到其生產能力的極限,並且大宗商品超級週期已經吸收了過剩的供應,事隔 30 年,現在中國終於來到收成的時候,可以控場。

今次中國推出的措施,或許會令本來逐漸傾斜至美國盟友的電動車電池行業,略為搶回一些優勢,但現在的地緣政治經濟變得更微妙,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夠解決的。中國與西方互相「叉頸」的例子,相信在可見未來只會有增無減,市場會逐漸看到更多中西雙方貿易限制不斷增加,尤其是涉及國家安全的企業和資源,就必定會有愈來愈多磨擦。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