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占士邦電影是動作間諜片,但劇情設計非常緊貼科技發展,從激光錶到太空船,電影長期以來展示了不少先進的高科技。究竟占士邦下一次的冒險之旅,將會帶影迷到哪裡去?
60 年前,蘇格蘭男星辛康納利(Sean Connery)扮演「占士邦」第一代 007。多年來,占士邦世界經歷多次改造,但電影劇情總是離不開科學與科技。以「鐵金剛勇戰大狂魔」(A View to a Kill)為例,反派角色 Max Zorin 想得到的不是黃金,而是試圖霸佔全球微型晶片市場的控制權,占士邦於是展開調查;「007:生死有時」(No Time to Die)則曾出現一款可以針對指定 DNA 目標的先進生化武器。
今天世界面對能源危機,重溫電影「鐵金剛大戰金槍客」(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更有意思。這部 1974 年上畫的電影由第三代占士邦羅渣摩亞(Roger Moore)主演。1970 年代正值石油危機,劇情加入可再生能源背景,相關設備能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太陽能電池早在 1950 年代開發,於 1960 年代為衛星提供動力,到 1973 年能源危機後開始轉向民用,但價錢相當昂貴。
片中反派 Scaramanga 將太陽能儲存在巨大的設施中,但劇情沒有提到儲存方式,亦從未解釋用於儲存太陽能的電池是如何運作,或許是因為存儲太陽能的問題真實存在 —— 電池體積龐大、價格昂貴且充電緩慢。
但自 1800 年以來,電池技術已有很大進步,當時物理學家 Alessandro Volta 將數對以鹽水混合物、鋅和銀浸泡過的紙板交替堆疊起來,形成電流,以展示如何使用不同金屬來發電。隨著時間推移,電池的設計亦不斷改進。
到 20 世紀,鋰金屬提高了電池效率,但仍存在安全問題;其他金屬如汞和鎘,則是有毒的重金屬。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教授 Liangbing Hu 和團隊就利用蟹殼為材料製成的可生物降解電解質,解決毒性問題。美國初創公司 Adden Energy 的實驗室正研發一種鋰離子電池,能在數分鐘內充電,並可存儲更多電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Donald Sadoway 教授的團隊則開發新型鋁硫系統,該系統比目前的鋰電池便宜。
這些都是電池技術領域的重大發展,但目前離商業運用仍有大段距離。也許在占士邦的世界,憑著 Q Branch 這個能改裝各種秘密工具的組織,可以向我們展示不一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