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攻不下日本市場,進軍歐洲也受阻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電動車生產商比亞迪近年拓展海外市場,其推出的 Dolphin(海豚)電動車系列在香港掀起熱潮,並計劃在日本市場銷售,但日本一直是比亞迪難以攻下的市場,旗下 Atto 車款今年在日本只賣出 700 輛。而歐盟對中國補貼電動車展開調查,將對電動車行業帶來甚麼影響?

BYD Auto Japan 近日在東京的發表會宣佈,Dolphin 售價 363 萬日元起(約 19 萬港元),基本款配備 70kWh 的電池,續航力達 400 公里,長程版售價為 400 萬日元(約 21 萬港元),150kWh 的電池每次充電可行駛 476 公里。儘管比亞迪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向電動車的領跑者之一,還計劃 2025 年前在日本開設 100 家經銷商和門市,但「彭博社」指比亞迪在當地的業績進展甚微,消費者更傾向購買豐田、本田和日產等國內品牌。彭博行業研究資深汽車分析師吉田達生表示,進口汽車僅佔日本整體市場 6%,大多數是寶馬(BMW)和德國車廠福士(Volkswagen)。

以比亞迪 Atto 3 系列車款為例,自今年 1 月在日本開售以來僅賣出約 700 輛。這款車售價 440 萬日元起跳(約 23 萬港元),無法與售價約 410 萬日元的日產電動車 Leaf 競爭,而日產 Sakura 輕型電動車更只售 250 萬日元(約 13 萬港元),是國內最暢銷的電動車。

日本市場對比亞迪相當重要,尤其此時公司在歐美的發展計劃受阻。事源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補貼展開調查或會引來貿易限制措施,例如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進口關稅,關稅多少將取決於對中國補貼規模的調查結果。

根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說法,很多新企業被獲大額補貼的中國競爭對手擠出市場,擔心中國進口的電動車,會對歐盟汽車製造商的未來構成威脅。「金融時報」報道,目前中國電動車只佔歐盟市場一小部分,但增長迅速,2 年內可能會達到 15%。

歐盟啟動反補貼調查有何影響?

寧德時代在德國圖林根設廠生產電池。 圖片來源:Martin Schutt/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對中國來說,電動車產業是擺脫疫情影響的經濟關鍵,其國內電動車製造商本身就面臨供應過剩的問題。在美國總統拜登通過「通脹削減法案」(IRA)、給予購買電動車的美國消費者優惠後,向歐盟出口電動車成為中國業界的最大希望,上海諮詢公司 AlixPartners 合夥人 Stephen Dyer 稱,中國企業希望出口歐洲,以提高產能利用率和收入增長,並透過在成熟的歐洲市場出售,以贏得品牌認可。

法律角度看,歐盟不認為對中國外銷的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會構成挑釁,因以貿易防禦為目的發起調查,符合全球貿易規則;10 年前歐盟也曾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板採取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不過分析認為,最終受害者可能是以出口為導向的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及其汽車製造商,過去幾年,德國製造商愈來愈多將生產遷往中國,而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亦在該國中部設立大型電池工廠,為當地汽車製造商供貨。

市場擔心調查會引致中國報復,使德國車商處境更不利,Van Bael & Bellis 律師事務所的執行合夥人 Philippe De Baere 也稱,此舉可能限制歐洲生產商在中國進一步投資,或使其難以在中國市場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