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後人解說:普京以民族自卑為統治工具

A+A-
保加利亞藝術家 Stanislav Belovski 近日以普京製作的街頭藝術。 圖片來源:Nikolay DOYCHINOV /AFP

普京入侵烏克蘭,誓要將 30 年的後冷戰秩序推倒重來。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的曾孫女赫魯曉娃(Nina L. Khrushcheva)近日受訪,分析俄羅斯輸掉冷戰後,普京如何成功捕捉民眾的自卑心理,把俄羅斯逐步推向戰爭;又推測如果赫魯曉夫還在生,將如何評價普京的侵略戰。

赫魯曉娃出生於莫斯科,目前是紐約新學院(New School)國際事務教授,曾經撰寫過數本研究俄羅斯的專著,包括關於赫魯曉夫家族的歷史。她最近接受美國文化雜誌 The New Yorker 訪問,憶述普京當選總統之初,她早已預言普京對俄羅斯既是祝福也是詛咒。

當時俄羅斯身為冷戰輸家,民眾普遍相信,美國與西方可對俄羅斯為所欲為,普京成功疏導了這種自卑情緒,同時放大俄羅斯管有遼闊疆土、在戰時重挫納粹等優越感。建基於這個民族割裂的複雜情感,普京保證俄羅斯的國際地位會再次備受「尊重」,無異於承諾「讓俄羅斯再次偉大」。

赫魯曉娃提醒,「尊重」這個詞語在俄文有複雜意思,其中隱含著恐懼,當說到對方「尊重」我時,其中也有著對方「恐懼」我的意味,以致俄羅斯有句諺語「只有你恐懼,才學會尊重」(Боишься – значит уважаешь)。普京也是從這個意義上重建俄羅斯的「尊嚴」,經歷持續 22 年的統治。

北約不是侵略鄰國的借口

1991 年蘇聯臨解體前夕,年輕的赫魯曉娃留學美國,使她深深體會到輸掉冷戰,為當時俄羅斯人帶來的自卑感。「我可以告訴你,美國人總是會提醒你,他們贏得了冷戰。你只能夠忍受。」

後來她為冷戰時構思「圍堵政策」的著名外交家堅南(George F. Kennan)擔任研究助理,見證堅南在 1997 年去信時任副國務卿 Strobe Talbott,力陳北約不應過分東擴的理據,指對俄羅斯可能有反效果。赫魯曉娃當時亦同意這種研判,與堅南有過多番深入討論。

不過,對於有論者把普京侵略責任轉嫁北約身上,赫魯曉娃卻相當反感。她坦言美國作為冷戰贏家的氣焰,看在輸家眼裡是相當難受,但這絕不能抵銷俄羅斯開戰的責任。沒有任何美國和北約的舉動,足以合理化普京侵略和轟炸烏克蘭的決定。

假如赫魯曉夫還在生……

談到普京開戰前,指責蘇聯領導層出賣俄羅斯,容許烏克蘭在內的多個民族成立共和國。赫魯曉娃則強調,讓各民族建國後加盟蘇聯,背後承載著「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解放承諾,使各族人民平等。列寧曾經在著作中寫道,所有女僕都應該懂得治國之術,不論是來自格魯吉亞還是烏克蘭的女僕。

這種制度設計,使身為格魯吉亞人的史太林有機會攀上權力巔峰,其繼任人赫魯曉夫雖然是俄羅斯人,但人生有長時間待在烏克蘭,還曾經擔任烏克蘭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與烏克蘭的密切聯繫,使其任內提攜烏克蘭人布里茲尼夫(Leonid Brezhnev)為蘇聯第四代最高領導人,令蘇共領導層充斥烏克蘭人,這相信是普京所無法容忍。

1962 年慶祝十月革命 45 周年典禮上,赫魯曉夫(左二)與烏克蘭裔接班人布里茲尼夫(右二)。 圖片來源:Keystone-France/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諷刺的是,俄羅斯素來有歧視烏克蘭的問題,如貶低烏克蘭為「小俄羅斯」(Малая Русь)。赫魯曉娃強調,其母親多次憶述,每當赫魯曉夫聽到有人貶低烏克蘭便會火冒三丈說:「你不能這樣稱呼別人,烏克蘭人不比俄羅斯人差,他們不是小俄羅斯人。」

對於很多烏克蘭人而言,赫魯曉夫與其他蘇聯領導人沒兩樣。但赫魯曉娃堅持,赫魯曉夫對烏克蘭充滿情意結,在烏克蘭執政時因推動維護烏克蘭人的政策,結果惹怒史太林,令權力被架空;在基輔受德軍摧殘後,是赫魯曉夫親自下令重建基輔,使烏克蘭共和國得以重生。她因此深信,假如曾祖父活到今天,肯定無法接受有克里姆林宮的領導人下令炮轟這座城市。

赫魯曉娃坦言,昔日烏俄兩國關係非常緊密,基於俄羅斯經濟機會較多,很多烏克蘭人選擇到俄羅斯工作,甚至擁有雙重國籍,但戰爭爆發後,一切都無法逆轉。「當普京怪責西方煽動烏克蘭反俄,但他煽動烏克蘭反俄的表現,其實遠比任何美國宣傳更出色。你總不能以轟炸的方式,迫使一個國家愛你…… 我認為烏克蘭作為一個民族國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