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年,美國如何從蘇聯核威脅中解救中國?

A+A-
1969 年 1 月,在中蘇邊境珍寶島地區作出「挑釁」的中方士兵,為同年 3 月 2 日襲擊事件的前奏。 圖片來源:Sovfoto/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隨著俄烏戰爭持續,台海危機白熱化,美國與中國的矛盾持續升溫,外界甚至擔心兩國會否走向全面軍事衝突。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一同出席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 20 國集團峰會,屆時兩人將會進行雙邊會議,會議內容受外界關注。其實,中美兩國今日的緊張局勢本非必然,在 1969 年的珍寶島事件,美國就曾經解救中國於蘇聯核威脅中。

在冷戰時期,世界分成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兩大陣營,前者以美國和西歐為首,後者則以蘇聯和中國為代表。然而,隨著前蘇共總書記史太林(Joseph Stalin)在 1953 年去世,共產主義陣營也出現內部分裂,中蘇無論在意識形態和領土主權問題也見嚴重分歧。中國爆發文化大革命後,兩國關係更加緊張,1967 年有紅衛兵攻擊蘇聯駐華大使館,同年又有中國留學生在莫斯科紅場被毒打。1969 年兩國甚至爆發軍事衝突,史稱珍寶島事件。

1860 年,滿清和沙俄簽署「中俄北京條約」,兩國以烏蘇里江為界,但江上有一個小島,中方稱為珍寶島,俄方叫作達曼斯基島(Damanskiy),為此兩國一直有邊界糾紛。1969 年 3 月 2 日,中方突然襲擊蘇聯邊防軍,殺死數十人,之後衝突開始擴大,在 15 日和 17 日相繼爆發軍事衝突,停戰到 8 月重燃戰火。當時,蘇聯已經是核武大國,珍寶島事件也是蘇聯在二戰後,極少數領土受到直接攻擊的事件,令其有可能升溫至核戰層面。

而事實上,蘇聯內部曾經認真考慮過對中國動用核武,一次過解決積累已久的矛盾。中國官方平台「共產新聞網」就指

珍寶島衝突爆發後,蘇聯領導層反應十分強烈。以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人為首的軍方強硬派,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他們力主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2010 年「南華早報」整理歷史文件,回顧了當時中方的對策。1969 年 10 月,中國已經為蘇聯的核攻擊作好準備。國家主席毛澤東轉移到武漢,副主席林彪到了蘇州,其他一般人員則移師到北京西山的防核防空洞。中國的戰機散佈在中國華北各地,政府也封鎖了主要機場的跑道,部分工人獲分發槍枝,準備擊殺蘇軍。到 10 月,林彪下令 94 萬軍人、4,000 架飛機、600 艘軍艦從基地疏散,政府的重要檔案一律遷移至西南。

當時另一強國美國也關注珍寶島事件的發展。據悉早在 8 月 20 日,蘇聯大使已經告知美國時任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有關對華動用核武的計劃,並要求美方在事件中保持中立。後來,白宮把消息洩露予「華盛頓郵報」,提及到蘇聯計劃以數以百噸的核彈,攻擊北京、長春、鞍山等城市,以及酒泉、西昌和羅布泊等主要導彈發射基地。當時美國政府與中國尚未建交,但與蘇聯處於敵對關係,白宮內部就對中蘇形勢作評估。

當時尼克遜仍希望一個強大的中國能夠制衡蘇聯,而且擔心美國駐紮在亞太區的 25 萬軍隊會受到核戰牽連。報道指,蘇聯準備對中國發動攻擊前,再次尋求美國意見。最終在 10 月 15 日,基辛格回應蘇聯駐美大使,如果蘇聯對華動用核武,美國將不會保持中立。美方的講法是只要蘇聯向中國發射一枚導彈,美國就會向蘇聯 130 個城市施射核彈。到 10 月 20 日,蘇聯終於打消核戰的念頭,並與中國展開談判。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蘇聯內部亦有對華鴿派。據說珍寶島爆發早期,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Alexei Kosygin)曾打算致電毛澤東以化解衝突。可是在文革浪潮下,電話未接到毛澤東手上,就被年輕的接線生掛斷電話,並指斥對方「告訴你,我們的毛主席堅決不與蘇聯修正主義壞蛋柯西金通話,所以我不能給你接通毛主席的電話!」這一個小舉動,差點就令中國陷入核戰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