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共154篇|

太陽能人工樹葉:光合作用直接產生汽車燃料?

劍橋大學科學家在「自然能源」期刊發表報告,其新研發的太陽能「人工樹葉」,能透過光合作用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乙醇和丙醇,直接用作推動汽車引擎的液體燃料;其能量密度極高,更方便儲存或運輸。現時該技術仍處於實驗階段,有望將來取代化石燃料,助世界邁向零碳排放的目標。

德國正式告別核電時代,然後呢?

德國本月 15 日關閉最後 3 座核電廠,正式告別核能發電,兌現該國在 2000 年作出淘汰核能的承諾,關閉前一刻,大批反核人士聚集在 Emsland、Neckarwestheim II 和 Isar II 核電廠外歡呼。眼見三哩島、切爾諾貝爾以及日本福島發生可怕核災,德國反核聲浪數十年來為歷屆政府帶來龐大壓力,如今結束核能時代,卻又引起很大爭議,這給其他國家有甚麼啟示?

開採波蘭頁岩氣,歐洲能源危機完結?

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受到西方社會經濟制裁,遂把出口歐洲的天然氣大減 8 成作為反擊,造成能源價格大幅飆升。從英國家庭到法國麵包店,全都深受其害。為了長遠能源安全,多國開始考慮「走回頭路」,重新以煤炭和核能發電。但多名波蘭專家相信,深埋當地的頁岩氣會是更好的選擇。

英國家庭燒木取暖,成空氣污染來源?

踏入冬季,英國能源價格飆升,雖然政府會提供電費補貼,但許多英國人選擇減少能源的使用,改為傳統的燃木取暖。此舉不僅可能造成環境污染,人類吸入燃燒後的顆粒物到肺部後,或會出現健康問題。當地政府該如何應對,就市區的燒木行為監督執法?

烏克蘭戰爭,讓英國戲劇界面臨最大危機

持續快將一年的烏克蘭戰爭,以及其對能源供應的影響,加劇英國的生活成本危機,通脹率更冠絕發達國家。人們尋求逃避現實的樂趣,令音樂劇和聖誕表演的觀眾數目創下新高,惟全年入座率仍落後於疫情前水平。藝術源於生活,卻也困於生活。在這個戲劇大國,眾多劇院正為水電費頭痛,並憂慮營運前景。

由潔淨方案到污染源頭,美國多年的焚化爐爭議

曾經,各地政府和學者都推廣興建焚化爐,認為相比起堆填區,是更加環保的選擇,而且部分設施更有發電功能,減輕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可是,近日美國多場反焚化爐的居民運動,批評設施損害居民健康,引起大眾對有關議題更多反思。彭博社的專題報道,就剖析焚化爐背後的利弊。

核聚變有新突破,人類又離「人造太陽」近一步?

經歷多年研究,美國政府科學家首次實現核聚變反應的淨能量增益,使人類向無限、零碳能源的目標邁出一大步。核聚變反應與太陽產生熱能的原理相同,因此被科學界稱為「人造太陽」,其發電潛力不容忽視,如果研發成功,則安全性如何?會產生對地球有害的物質嗎?

【能源系列之三】誰阻礙了法國「核能復興」大計?

法國目前 70% 電力來自核能,核電一直是其能源安全關鍵。不過,當地核電設施近來出現問題,於核心管道中發現裂縫和腐蝕,56 座核反應堆中有 26 座目前中斷運作,處於離線或維修狀態。隨著俄羅斯減少對歐洲供應天然氣,法國核電營運商正加緊修復核能設施,尋求在冬季來臨之前,盡可能重啟更多反應堆。

Ryan Fung:石油公司漂綠同謀只有 Google 關鍵字?

世界能源轉型正在加速,但沒有人能猜到,化石燃料時代到底何時才能終結,背後原因是石油公司除了「做實事」轉型,似乎也在積極地「漂綠」,嘗試走出一條看似平衡經濟收益,又能保護環境的「去碳化」之路,實質上卻更似是自欺欺人。非政府組織「對抗數碼仇恨」(CCDH)早前發佈研究,指出幾大國際石油公司在 Google 投放大量廣告為自己「漂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