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光污染:一個蘇格蘭小鎮的黑夜實驗

A+A-
從莫菲特天文台看到的夜空。 圖片來源:EVELYN ATKINS/Atlas Obscura

根據「國家地理學會」的數字,全球有超過 80% 人口,以及 99% 美國和歐洲人口,每晚活於霞光之下。這些霞光很多時來自於人造光源,亦即是我們所講的光污染。光污染除了浪費能源,也會影響生態,例如雀鳥和一些夜行動物的活動,以及人類的作息與生理時鐘。專家們都想辦法應對光污染,在蘇格蘭,有一個小鎮就進行了一連串黑夜實驗,讓星空再次變得澄明。

莫菲特(Moffat)是蘇格蘭南部一個平靜的小鎮,位於格拉斯哥東南方約 60 英里的一個山谷之中,全鎮人口大約 2,400 人,但早在維多利亞時期就已經是知名的溫泉區。在 2016 年,莫菲特成為了全歐洲第一個獲得「國際暗空區」(International Dark Sky Place)認證的市鎮。該認證制度在 2001 年創立,鼓勵世界各地政府透過公眾教育和更環保的燈光政策,進行黑夜保育,現時的評審委員會是來自多達 7 個國家的保育學家和科學家。

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就記錄了這個漆黑小鎮居民的生活畫面。

在 1 月份一個寒風刺骨的晚上,皎潔的月亮照耀了小鎮。兩名青年站在一間溫暖的燭光酒吧門外,手提一個手工製的三角形紙燈籠。突然,一位 15 歲戴羊毛帽的金髮小妹妹 Sarah Rogers,走過來問二人需要接送(link)服務嗎?其實在維多利亞年代的倫敦,就會有小朋友手提燈籠,接送中產和上流客人,穿過漆黑、朦朧,甚至有時帶點危險的街道。在那個年代,做接送服務的通常是貧困的小朋友,每程只可以賺取 1 法尋(farthing),即是大約 4 分一個便士。

不過 Rogers 和她的朋友就不是為了生計而提供接送服務。她們會收取貼士,然後把賺回來的錢全部捐去慈善組織。今年 Rogers 就選擇捐去地球之友。她們通常會接送酒吧客人到餘興派對,由於莫菲特暗得像停電一樣,她們手中的燈籠是狹窄小道的唯一光源。有時候,她們一行人會停下來觀星。在莫菲特的夜空,銀河清晰可見,繁星恍如觸手可及。Rogers 能夠很熟練地指出七姐妹星團,以及她最愛的昴宿星團。

Rogers 的母親 Carol Rogers 和鄰居 Evelyn Atkins 一輩子都在莫菲特居住,她們受到 2016 年的「國際暗空區」認證所鼓舞,希望用更進取的方法推動環保。在 2021 年,她們二人率頭建立了一座屬於莫菲特的天文中心,然後對黑夜愈來愈著迷。她們嘗試每年至少兩個星期,在完全沒有人工燈光的情況下生活。她們相信這個實驗能夠證明,自然黑夜有助健康和個人福祉,甚至令社區更團結,也正好幫助推廣莫菲特作為「國際暗空區」。

二人一開始只是說服朋友和周邊鄰居關掉後院、車路,甚至屋內的燈光。後來,二人把活動規模擴展至全個市鎮,她們幾乎拜訪了全鎮的居民,並最終得到鎮長 Tracey Little 的支持。現時莫菲特每到冬天就會有兩星期的「暗黑周」(dark weeks),全鎮會關掉公共燈光,鎮長也會鼓勵村民跟隨。Little 憶述鎮上有居民一開始是抗拒的,怕罪犯會在黑夜出沒,但實行之後,情況恰恰相反,居民在後院開營火會、辦燭光劇場,或成群結隊地觀星,重新燃起了鄰里精神。

弗羅茨瓦夫理工大學城市規劃學家 Agata Łopuszyńska,致力協助城市重新擁抱黑夜。當她知悉莫菲特推動燈光政策改革,立即前往當地拍照,記錄前後的分野。她大讚莫菲特的改革成果,並指如果其他市鎮都能如此開放,夜空將會變得更美麗。英國天文攝影師 Josh Dury 也認為莫菲特可以成為其他社區效法的對象,他認為如果把整個人類歷史壓縮到一天,人造燈光的歷史只不過是 1 分鐘。人類不用完全依賴人工照明,但光污染卻已影響人類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