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 破產,共享辦公室市場卻前途似錦

A+A-
圖片來源:Joe Amon/Getty Images

共享辦公室營運商 WeWork 宣告破產後,共享辦公室市場未有因此完結,疫後工作模式的轉變,使僱主對共享辦公室仍有需求。其中共享工作空間營運商 IWG 就有意再拓展業務,其經營模式與 WeWork 有何不同?學者分析,未來可能有更多寫字樓業主看準市場空缺,加入這個行列。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WeWork 隕落未必會影響共享辦公室行業,其中一個原因是其失敗的性質,很大程度上與持有的房地產有關。許多成功的共享辦公室服務提供者選擇與業主合作,提供品牌的設施和會員福利,以換取固定費用或會員費產生的利潤份額。然而,WeWork 承擔傳統長期租賃,直接獲得所有會員費用收入,這種模式給予他們更多好處,但也有其風險。

專家始終相信共享辦公室產業未來一片光明,彈性工作資訊網站 FlexJobs 創辦人 Sara Sutton 表示,共享辦公空間深受自由工作者和遙距工作者歡迎,它令一切更靈活,也提供​​社交互動的機會。而作為戰略的一部分,遙距公司更加依賴靈活工作空間,會提供補貼或讓團隊在同一地區使用共享辦公空間,以此充當當地總部。

此外,員工發現共享辦公空間更適合新的遙距工作模式。 IWG 集團是全球最大短期辦公空間供應商 Regus 的母公司,其行政總裁 Mark Dixon 稱,愈來愈多客戶追求福利和便利設施,儘管每次只有少數會員使用這些空間。WeWork 申請破產退市之際,IWG 公佈了創紀錄的收入,意味著共享辦公室需求上升。WeWork 衰落,或會為其他同業帶來機會。

許多公司在業界站穩陣腳多年,只是風頭和爭議程度不及 WeWork。以 Regus 為例,這個品牌已創立 35 年,市佔率穩定。Dixon 指 IWG 在 120 個國家或地區擁有 4,000 多個工作空間,WeWork 則集中在幾個城市,而現時員工們已不像 WeWork 於 2010 年推出時那樣,在市中心尋找辦公室作為咖啡店替代品。他觀察到現在遙距工作人員優先考慮撇除市內通勤,然後尋找超本地化的空間。Serendipity Labs 正是採用類似方法,在紐約等主要城市附近的郊區開設靈活辦公空間,專注發展郊區市場。

「紐約時報」報道,IWG 以不同的商業模式運作,不作租賃,而是以收取固定費用或利潤分成之方式來營運辦公室。採用這種模式的共享辦公室公司不太可能倒閉,但經濟形勢大好時,所賺收入較少:IWG 可能會獲得 3 分之 1 的利潤,其餘歸業主;而在銀行退出商業房地產業務,令融資變得更加困難時,IWG 不用借錢承擔租約,令共享辦公室如常運作。

如今 IWG 看準市場空缺,正考慮收購 WeWork 棄租的場地。哥倫比亞商學院房地產教授 Stijn Van Nieuwerburgh 認同共享辦公室對僱主而言足夠吸引,許多寫字樓業主很可能會自行向租戶提供聯合辦公空間,減少或消除對 WeWork 等公司的需求,一些業主開始像經營酒店一樣經營辦公室,由個人和公司直接與業主簽訂短期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