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立:日本當代追星文化有甚麼不同?—— 看「神推」動畫

A+A-
「親衛隊」於上世紀 70 年代到 90 年代初的日本非常盛行,他們穿著統一的應援服飾支持偶像。 圖片來源:かわちゃん/Twitter

筆者曾經多次談論女團,卻少談日本的追星文化。近年有關追星文化的新聞偶有出現,例如韓國防彈少年團的粉絲,就因曾經組隊預約前美國總統杜林普的競選活動,事後集體缺席而成為一時話題。在很難成立社會團體的中國大陸,歌迷會也是少有地被承認的組織類型。這種較有組織、強調集體主義的歌迷會,在上世紀 70 年代到 90 年代初的日本相當盛行。當時有不少「親衛隊」成立,為人所熟悉的是他們統一的應援服飾,包括應援頭巾、訂製制服等等。某種意義上而言,他們是在 70 年代初期學運退潮後,繼承當中視覺文化以及動員文化的組織。

某種意義上而言,親衛隊是在 70 年代初期學運退潮後,繼承當中視覺文化以及動員文化的組織。 圖片來源:asukyann.blog.jp

踏入 90 年代中葉,由於如「全國親衛隊連合」等組織體制龐大,出現派閥鬥爭。親衛隊文化連帶當中的組織方式,在 2000 年初已經式微。然而,現在日本追星文化是怎樣的呢?上一季動畫「神推偶像登上武道館我就死而無憾」可以讓我們看出一些端倪。

AKB48 在日本遍地開花成多個大型女團組織,首先讓我們看到的是偶像團體社區化。「神推」動畫中講述的,是於岡山活動的地下女團組織。地下女團在固定地區場地表演,因知名度不足而未有廣泛媒體報道。他們通常由死忠粉絲撐起,一般只有幾十到幾百人不等。除此之外,他們亦會在其他與御宅文化相關,例如女僕咖啡店等地方兼職以彌補生計。

AKB48 的握手會,更將「可以接觸到的偶像」變成偶像與粉絲之間的新倫理關係。意思是指,對於死忠粉絲而言,偶像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存在,這點對於地下女團而言尤其重要。為了催谷銷量,「神推」動畫裡面,粉絲與偶像成員合照時,偶像會根據粉絲要求,擺出特定姿勢合照(例如兩人用手指砌出愛心),甚至為他們錄下語音(例如叫他們起床)等。「不再遙不可及」的意思,還包括粉絲如何消費這些內容,他們會將內容放諸到日常生活當中,去感受偶像注視著自己,以獲得生活所需要的動力。動畫中綽號「繪里飄」的女粉絲,就曾經聲言自己「人生裡面需要舞菜(她的偶像)的每一分每一秒」。

值得留意的是,為甚麼在這種新型追星文化中,親衛隊等大型組織卻愈來愈少見?其中最大的原因,是隨著雙方的距離拉近,偶像對粉絲的承認變成了整個消費的一部分 —— 也就是粉絲是作為「個人」而被認知,因此對其他支持者產生妒忌心理。故事中被稱為「基」的粉絲,心底裡就希望與偶像松山空音交往,此種心理被稱為「同擔拒否」,「擔」指的是「擔當(某人的粉絲)」。有趣的是,「同擔拒否」是起源在傑尼斯男團與女粉絲的關係,以及粉絲之間的組織方法。「同擔拒否」的出現,使其與親衛隊文化分別顯然易見 —— 支持同一位偶像成員的粉絲團體不容易組織起來。因而在新型追星文化中,我們可以見到的粉絲都較為個人主義,失去之前的動員力以及組織力。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想日落先起床,故名夕立。粗通日文,超譯日本的社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