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役.前」因為要滿足它的核心詭計,聲東撃西地包上了一層嚴肅的花紙,讓觀眾誤會這是一個「認真 mode」的種族故事。然而,觀眾一認真了,缺乏實際文化內涵的故事就輸了。
影評
|共5篇|
方俊傑:逃出立法院 —— 諷刺政權的自由
以立法院作背景,以政客作角色,加上符合當代現實局勢的影射。傻的,也看得出那個虛構國家,是影射哪一大國;也看得出引狼入室的政客,是影射台灣哪一個政黨;病毒,又代表甚麼。
方俊傑:最後的情書 —— 來自大環境的薰陶
有些感覺,既來自演員自身的經歷、修養和取態,也來自大環境的薰陶。去到這裡,即使你曾經把「你好,之華」視為陰影,也會明白「最後的情書」是另一回事了。
唐明:好的爛片,好在哪裡?
好看的爛片,其實風格都滿灑脫的,拍片的人甚麼包袱都沒有,從來不理那些大報專欄的影評人,也沒有想過要流傳後世。但奇異的是,經過時代的淘洗,有些爛片會因為記憶的紐帶,而獲得觀眾在情感上給予額外的同情分,也便是英文所說的「soft spot」。
方俊傑:極地守護犬 —— 只需演活一隻狗
「極地守護犬」入面的 Buck,表情栩栩如生,動作靈活精巧,說牠的演出比 Harrison Ford 更優秀,很多觀眾也會贊同。但有必要嗎?一隻真狗不是應該有一隻真狗的氣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