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哥斯拉 – 1.0」(下)—— 關於 1945 年的故事為甚麼要待到 1954 年?

A+A-
電影「哥斯拉 – 1.0」劇照。

日本哥斯拉電影的通常做法是以人物小劇場開始,再鋪陳地震海嘯等預兆, 讓你看看哥斯拉的尾巴爪子,最後才給你全相,「哥斯拉 – 1.0」(ゴジラ – 1.0)卻反其道而行。

電影沒有對哥斯拉進行太多的設定,基本上是沿用 1954 年的語法,但更加簡單直接。開局告訴你,本地居民傳說海裡有稱為哥斯拉的怪獸,但這隻巨大恐龍在 5 分鐘內就撲面而來。電影直到最後都沒有添加額外的設定,中間只有用幾分鐘的時間交待,美國在比堅尼群島的核爆輻射似乎對哥斯拉造成了某種影響。於是這個版本哥斯拉去除了一切的人性特質,只是純粹的破壞獸,某程度是回歸原點的強化版。

1954 年的原版被認為是戰後日本的文化治療,藉著打倒猶如入侵江戶的黑船怪物,平衡戰敗的社會文化創傷。「哥斯拉 – 1.0」的治療主題更加突出,從自殺特攻以及哥斯拉的威嚇中逃跑的主角,嗚咽地叫著我們的戰爭還未完結,與一眾前軍人的失敗者建立反擊計劃,乘著來不及投入戰爭的實驗戰鬥機迎擊怪物,在電影中進行了最終沒有發生的二戰本洲登陸戰。

在 1954 年電影中完全不見身影的美軍,今次則以防範蘇聯為由,繼續隱身於時代設定背後。哥斯拉猶如被日美政府視為自然災害,調動軍隊所帶來的政治和戰略風險比與哥斯拉戰鬥更高,反正後者的結果只是多死一些平民而已。最終克服困難的只有民間自救,認為電影支持日本軍事化的人明顯是想多了。

從結論而言,「哥斯拉 – 1.0」其實是在問:如果這是一個關於二戰的故事 —— 一個關於克服二戰創傷的社會故事,為甚麼我們要等了差不多 10 年才說?又為甚麼我們持續地說了 70 年?山崎貴的回答方法不是重製 1954 年的原版,是回溯到原版所述命題中更核心的地方,所以追過了原版,越過戰後復興的神話,回到二戰以及戰敗本身。於是這連原點(零)都不是,而是埋藏於原點的核心(負)。

不過這算不算是最根本的核心,可能還是有討論的空間。從戰後復興到戰敗乃至戰爭本身,更原始的問題其實是國家神話的建立。如果要從「- 1.0」再深入「- 2.0」,哥斯拉睇怕要代替關東大地震,破壞現代國家剛剛成立的明治東京,甚至回到和人第一個國家政權的彌生倭國,踩爛卑彌呼的神廟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