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科學家利用死去 30 多年的黑足鼬基因,首次成功複製出該瀕危物種的「後代」。從這次及早年的成功經驗來看,未來要令已消失或正面臨消失危機的物種「死而復生」,似乎愈來愈需要依靠生物科技。
生態環境
|共11篇|
綠色和平:回顧 2020 氣候大事 展望更宜居明天
疫情肆虐全球一整年,不少人類活動因而停擺多時,但氣候危機並未停竭。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指出,雖然今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下降 4% 至 7%,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仍然再次刷新紀錄;更估計今年可能是自 1850 年有紀錄以來第二熱的一年。今年各地仍頻頻出現各種極端天氣,就讓我們回顧並記住這些氣候災害,在新一年進一步關注氣候危機,實踐低碳生活。
【總統大選同日】選民會否引狼入室?
今年 11 月 3 日,美國人將投票選出總統,同一日,科羅拉多州的選民將就第 114 號提案投票,決定是否要重新引入灰狼。這項議案背後是洛基山灰狼行動基金發起的公民行動,目標是恢復生態平衡,最快於 2023 年底開始生效。
綠色和平:自己未來自己救 —— 11 歲男生的氣候行動
2019 年是香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在過去幾個月屢創新高,有專家更指出,今年有可能再創最熱的一年紀錄。若情況繼續惡化,今日的年輕人將來可能面對更嚴峻的氣候災難。全球近年掀起一股守護氣候的年輕浪潮,多地都有年輕人為自己的未來站出來,要求國際領袖立即應對氣候危機。在香港,為氣候走到前線的,是年僅 11 歲的劉衍一(Lance)。
綠色和平:澳洲山火的天災與人禍
全球關注的澳洲山火,焚燒逾 220 多天後,澳洲消防部終於宣佈災情受到基本控制,惟接踵而來的,是持續暴雨,引發另一個生態危機。這場山火,導致至少 33 人死亡,多於 1,800 萬公頃土地被毀,相當於超過 168 個香港,超過 5 個台灣的面積,是澳洲史上其中一場最嚴重的火災,但這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海水化淡」危害環境?
從古至今,水資源短缺一直是沙漠或缺乏淡水地區,如中東及地中海的民生問題。自海水化淡(desalination)技術成功研發後,便成為解決供水問題的最常見方法之一。海水化淡廠將廢物鹽水排回海中,破壞海洋生態環境,靠海維生的漁民漸漸看出端倪。儘管技術解決了人類的需求,卻也有如雙刃劍,為環境帶來影響。
山火後遺症:大批動物死亡的生化危機
正常情況下,這些腐肉會吸引成群的腐食動物,但是由於這次大火造成的死亡數量,遠超腐食動物的數量,來不及清理,於是變成細菌和昆蟲繁殖的溫床,情況令人憂慮。腐屍分解時,釋放出大量氣體,以及液化的殘骸、屍體的酸液和微生物的混合物,這一切都將為土壤所吸收。
鸚鵡真的愛浪費食物?
不少鸚鵡主人發現一大問題,就是家中鸚鵡像個偏食的小孩,無論吃甚麼,通常都只會吃一、兩口就扔到地上。這不是因為被寵壞的家鳥對食物挑剔,是牠們天性本是如此。根據上月「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一項研究指出,全世界的野生鸚鵡都會浪費食物。但食物對生存至關重要,何以鸚鵡有這種不尋常的壞習慣?
人聲,連猛獸都驚?
人類可算是世上最恐怖的生物。人們說話的聲音有時不僅滋擾同類,更會嚇壞山獅等猛獸,令野外獵食者減少活動,最終令整個生態系統失去平衡。
荒漠地區也能重新造林嗎?
據估計,2017 年全球平均每秒,便失去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面積。為挽回綠色景觀以及物種的生境,不同機構正與各地政府合作,在昔日被摧毀的土地重新造林。
狼的恩人:軍事基地成庇護所
自從 2001 年再度發現狼崽,德國隨即成立了專門監控野狼的研究院 LUPUS,專家 Ilka Reinhardt 稱,鑑於德國的公路和人口密集程度,野生棲息地之零碎分佈,有關數字實在令人欣慰,可見狼群有高度的適應力:狼群並不需要完全野生的環境,在接近人類生活空間的地方,只要有足夠的獵物和安全的棲息地,便能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