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發展中國家應否擁抱 ESG?

A+A-
在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前夕,來自大約 40 個國家的高級在聯邦外交部開會,討論應對氣候危機的措施。 圖片來源:Christoph Soeder/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一直以來,也有聲音質疑 ESG 蘊藏政治盤算,背後是發達國家令發展中國家「成本提高」的資本遊戲,再配合一些碳權制度、碳稅和碳關稅等措施,從而吸引製造業回流,站在道德高地讓自己國家 Great again。

要分析這個論點,就先看看發達國家迫使那些污染成性的國家,踏上 ESG 之路的做法有沒有道理,需知道發展中國家一般擁有較多天然資源,長年累月對經濟增長的不懈追求,後果就是自然資源迅速減少,以及熱帶雨林以每年約 1 千萬公頃的驚人速度被消滅。

可怕的是,這些森林的加速枯竭,進一步降低吸收更發達經濟體,污染工業排放二氧化碳的能力,就追求增長加劇氣候變化的破壞性影響。

地球有些事,發生了就回不去了,大自然生態如是,氣候變暖正在中斷森林的自然再生循環。一直以來,野火都是生態系統中自然而有益的事件,但隨著溫度升高,會引發更多的閃電點燃森林,植群和土壤變得乾燥。這些變化都表明,有朝一日,遍佈全球的森林可能開始排放比吸收更多的碳。

這為發展中國家帶出另一個概念:「資源詛咒」,又稱之為「富足的矛盾」(Paradox of plenty),指的是國家擁有大量的某種不可再生的天然資源,卻反而形成工業化低落、產業難以轉型、過度依賴單一經濟結構的窘境。

這種國家常有以下特徵:天然資源豐富、經濟自由度低、清廉程度低、寡頭政治、資源開採以外的行業發展程度低、為爭奪開採權政治腐敗、土地開發過度等。

要帶這些國走出「困局」,有時候卻是需要經歷陣痛,思考如何轉型。而有謂屁股決定腦袋,今年的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7)將於埃及開羅舉行,氣氛雖跟去年在英國舉行的大相逕庭,但間接令更多人關心發展中國家在 ESG 和氣候變化的角色,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如何發展 ESG 而不失霸氣。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