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歐亞交界的裏海(Caspian Sea)雖然有海之名,卻是全球最大湖泊。古希臘文學便視裏海為「七海」之一。今天,裏海由俄羅斯、阿塞拜疆、哈薩克、土庫曼及伊朗包圍。有科學家預測,至本世紀末,氣候變化將使這個面積 371,000 平方公里的巨大鹹水湖縮小 4 分 1,打擊沿岸居民生活。
俄羅斯最南部的達吉斯坦共和國(Dagestan)城市傑爾賓特(Derbent)位於裏海沿岸。今年 3 月裏海潮退之時,傑爾賓特發現了新遺址,灘頭半露一堆光滑帶灰色的奇特石體,部分石體組雕砌成拱門。「莫斯科時報」(The Moscow Times)報道指,拱門是一座古老塔樓的最後殘存物,本應長埋裏海之下。
俄羅斯考古學家 Murtazali Gadjiev 一方面為發現遺址感到高興,指「將來可能有更多類似的石牆遺跡出土」。另一方面,Gadjiev 也意識到,「這代表裏海持續縮小」。裏海水位從 1990 年代中期達到高峰,現時已下降了幾米。近年的科學研究顯示,氣候變化令裏海地區溫度飆升,裏海正迅速蒸發。美國太空總署的研究人員更在 2018 年警告,按照目前氣候模型推算,裏海北部水域可能在 75 年內消失。去年一項研究則預計,到本世紀末裏海深度將減少 9 至 18 米。
歷史上,裏海大小一直在漲退間波動。今天伊朗城市哥干(Gorgan)附近,在中世紀有一座著名港口阿巴斯昆(Abaskun),估計在中世紀裏海水位上升期間被淹沒。到上世紀 30 年代,伏爾加河堤壩令裏海流出 8 成水體,為蘇聯工業化提供動力,致使裏海水位 5 年間下降 2 米。往後數十年,伏爾加河沿岸降雨量增加,裏海意外膨脹,並在 1990 年接近最高紀錄。
現年 65 歲的退休人士 Zaur Mullaev,在海灘漫步時接受訪問稱:「30 年前,裏海海浪一直沖刷建築物,當時我們還在擔心要如何保護城鎮。」然而,從 1996 年起,水漲情況再度逆轉,裏海水位急速下降,持續至今日。報道表示,裏海如今已後撤約 100 米,留下沖刷而成的數英里長沙堆,反映原海岸線。
上世紀人類活動及環境因素共同影響裏海面貌,達吉斯坦州立大學地理學教授 Eldar Eldarov 認為,現在則是氣候變化令裏海規模縮小:「現時仍有同等水量從伏爾加河流入裏海,但地表溫度更高,有更多水從裏海蒸發。」德國不來梅大學氣候學家 Matthias Prange 同意:「湖泊或內陸海域下降,通常是農業活動和潛在氣候因素結合的後果,但裏海的情況幾乎完全是氣候所致。」
在另一沿海地市卡斯皮斯克(Kaspiysk),有長期受工業污染影響的漁民稱,每年漁獲線都後撤兩至三米。當地經營海濱酒店的 Ali Amirkhanov 亦透露:「自 15 年前我們營業開始,這裡的海岸線已撤退大約 70 米,我們差不多每年都在海灘上再加一排太陽傘。」水位下降,露出鬆散的沙堆隨風飛揚,Amirkhanov 要買入更多沙子,請人在昔日海床的地方鋪設海灘。
按照去年研究估計,完全枯竭的裏海範圍,將形成 93,000 平方公里的沙漠,與中亞鹹海(Aral Sea)相似。裏海規模縮小,對當地數百種特有物種的脆弱生態系統,以及一直仰賴裏海生活的乾旱內陸居民,均構成重大威脅。Prange 強調:「即使裏海不過縮小一部分,亦會對地區氣候產生重大影響。裏海地區的夏天,尤其是中亞,會變得更炎熱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