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

|共90篇|

綠色和平:香港物種數目全球第二,未來排名或急跌?

在食物鏈中,一環扣一環,任何改變都有機會影響其他物種。多項國際研究證明,氣候危機將引發更多更強的極端天氣,並可能對整個生態帶來嚴重及不可逆轉的影響。我們必須趁此最後關頭,正視並研究對應方法,積極採取行動。

【短片】雀仔身份證助脫「瀕」?

「我們的工作對雀仔有影響,不能玩玩下。」「環誌小組」召集人之一、香港觀鳥會研究經理余日東指,「ring雀」(環誌)可以零距離接觸雀鳥,更是嚴謹的科研工作,能夠拯救黑臉琵鷺、禾花雀等瀕危鳥種。

「鳥類環誌(Bird ringing)」即是在雀鳥的腳上扣上獨一無二的識別環,香港觀鳥愛好者稱之為「ring雀」。

澳洲大旱,連袋鼠都乾死

澳洲東部現被山火吞噬,但早在幾年前,當地早已出現大量死屍 —— 說的是澳洲國寶,袋鼠。約 4 年前開始,澳洲經歷當地史上最嚴重的旱災,自此在新南威爾士這個全澳人口最多的州分,相信已有至少 500 萬隻袋鼠慘烈死亡。這個生態危機促使人們呼籲澳洲改變管理袋鼠的方法。

正義是「死罪」?羅馬尼亞護林者的悲歌

羅馬尼亞是擁有最大原始森林面積的歐洲國家,珍貴的原木資源吸引不法分子前來伐木換金,他們既謀財,也害命。日前,護林員 Liviu Pop 在匯報非法伐木時遭槍殺身亡,成為近月第二宗護林員執勤時被殺的個案。守護者魂歸天國,奪命者逍遙法外,正義招致悲劇,難道漸成常態?英國廣播公司(BBC)就此作專訪報道。

氣候暖化,挪威薩米族人面臨前所未有難題

上月中旬,冰島有居民為 Okjokull 冰川舉辦「追悼會」,悼念它在 2014 年被宣告「死亡」、接近徹底融化。事件令氣候變化再受關注,而對於冰川國家的居民來說,更是迫在眉睫的事。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全球氣溫上升正為挪威芬馬克郡的馴鹿和薩米族人,帶來直接威脅。

保護環境,由「合成生物學」發展起?

要光復日益敗壞的自然環境,使地球成為真正宜居的家,科學家兄弟爬山固然是重要,假如能促進跨領域合作,結合生物學、工程學和環境學知識,或能挽狂瀾於既倒。「合成生物學」是一門新的跨學科領域,在生物學中應用工程原理,透過規模設計、編寫或修改微生物的基因組和細胞中的酶等,以執行新功能。環境作家 Renee Cho 在哥倫比亞大學環境新聞網站「地球狀況」,列舉了一些合成生物學為最棘手的環境問題,所提供的潛在解決方案。

人類的好朋友,是野生生物的大敵?

狗是人類的好朋友,但對野生動物來說,卻未必如此。一份刊於學術期刊「生物保護」的研究指,狗隻已造成 11 種野外脊椎生物的滅絕,同時對全球近 200 種物種構成潛在威脅。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狗隻是貓及大鼠屬以外,已知由人類引入的第三大掠食者。

伊索寓言的崩壞 —— 對青蛙而言,農村比城市危險

伊索寓言中,城市老鼠及鄉下老鼠的故事教會我們 —— 城市比農村危險,鄉下老鼠到城市雖然可以過上奢華而多姿多采的生活,但就要面對各種致命危險,而鄉村雖然乏味,卻更安全,但現實中,一項動物研究卻推翻了這種想法,城市青蛙不僅更能吸引異性,而且令自身安全更有保障。

陸仙鋒:全球向發泡膠宣戰

政府部門將於明年首季「帶頭」停用飲管及發泡膠飯盒, 然而管制或禁制即棄塑膠餐具的可行措施,卻仍處於「研究」階段。但我們不能再等了,早前強颱風「山竹」帶來的「發泡膠海」,相信大家仍歷歷在目。有人在清理災後垃圾時,竟然發現 22 年前出產的快餐店發泡膠盒,不禁令人深思:究竟地球上還有多少發泡膠和塑膠製品?它們要過幾多年才能被分解?

界定亞種數目,可救瀕危老虎?

老虎雖是百獸之王,但全球野生老虎總數只有不足 4,000 頭,屬瀕危物種。從沙漠到叢林,老虎棲息地分佈廣泛,亦因此演化出不同的亞種。但一直以來,科學家對老虎究竟有為多少亞種一直爭論。近日,北京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發表研究報告,列出老虎的 6 個亞種。領導研究的羅述金博士期望,藉著遺傳學對老虎的分析,有助更好地拯救所有老虎。

綠色和平:吞拿魚罐頭的隱藏秘密

一個香港人全年會吃掉多少海鮮?答案是 60 公斤。食量之大,是聯合國所統計的全球人均水平的三倍。無論連鎖壽司外賣店、超級市場、高級餐廳,或者只是留家用膳,海鮮都與香港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不過,儘管幾乎天天都在進食海鮮,我們對於眼前的食物,所知卻著實不多。

殺蟲水研究員:曱甴沒那麼該死

「你的樣子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這句話的代言人,恐怕非曱甴莫屬。老實說,牠沒獅子老虎那麼凶殘,也沒大象灰熊那樣龐大,但因為黑得發亮的外貌、過於迅速的行動力,以及極度頑強的生命力,讓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安台梨乃作為日本 Earth 製藥研究開發本部的研究員,為了研發殺蟲藥品,倒要終日與曱甴為伍。只是在她眼中,這種堪稱全球最討人厭的生物,也有值得人類學習和善待之處。

有機農業能養活未來的 90 億人嗎?

隨著人口增長,以及新興發展中國家生活水平提高,糧食供應不得不隨之增加,一般認為,到 2050 年,農業產量須進一步增加五成,才能滿足未來 90 億人口的需求。有機農業不使用農藥、化肥,被視為未來農業的新桃源,但在「有機」的漂亮綠衣下,有機農業卻面對一大難題:需要更多土地。尤其是將來要再開發優質的耕種土地,難度只會愈來愈大,因為適合耕作的土地大多早已被開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