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能養活未來的 90 億人嗎?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隨著人口增長,以及新興發展中國家生活水平提高,糧食供應不得不隨之增加,一般認為,到 2050 年,農業產量須進一步增加五成,才能滿足未來 90 億人口的需求。有機農業不使用農藥、化肥,被視為未來農業的新桃源,但在「有機」的漂亮綠衣下,有機農業卻面對一大難題:需要更多土地。尤其是將來要再開發優質的耕種土地,難度只會愈來愈大,因為適合耕作的土地大多早已被開發了。

定義上,有機農業標榜讓食品系統得以持續,避免使合成肥料和殺蟲劑,促進農作物輪耕,關注土壤肥力和實現養分循環。然而,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of Organic Agriculture,FiBL)的 Adrian Muller 及其他研究員,在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的報告中指出,有機耕作的產量較低,因此比傳統生產系統需要用上更多土地。此外,放棄使用合成氮肥,有可能導致食品營養供應不足。

以 2005 至 2009 年作為基準,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推算,包括了預期中的產量增加、飲食習慣改變等因素,全球的農場將增加 6%。若 100% 轉型為有機農業的話,將會增長 16% 至 33% 的土地需求,視乎農場真實產量與可能產量相差有多遠。

完全轉型有機農業的好處,包括降低土地侵蝕程度,以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即使將砍伐樹林所增加的碳排放計算在內,由於有機農業不使用合成肥料,能避免當中牽涉的大量碳排放。平均而言,所使用的氮肥中,有 1% 會轉化成溫室氣體一氧化二氮(N2O),而 N2O 是比 CO2 要強 300 倍的溫室氣體。

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在畜牧生產中避免使用糧食作為飼料,加上減少消費動物產品和減少浪費糧食,有機農業將能夠獻益於可持續的營養系統。例如根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所指,全球平均每日消耗 3,028 千卡路里,但當中有 3 至 4 成浪費在運輸和銷售之中。減少消費動物產品則意味著要改變飲食習慣,例如增加豆類食物的佔比,以補充人體所需要的肉類蛋白質。

華盛頓州立大學農業生態學教授 John Reganold 與博士生 Jonathan Wachter 的研究,則對有機農業更為樂觀。研究發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期刊上,比較了有機農業和傳統農業在生產力、經濟效益、環境友善與社會發展各方面的長短處。他們同樣指出,有機耕作系統的產量比傳統農業平均要低約 10% 至 20%,但有機耕作系統對農民而言更有利可圖,亦更環保。

他們認為,要確保全球糧食和生態系統安全,需要有適當的公共政策和私人投資來擴大有機農業。決策者需制訂政策,支持傳統農民加入有機系統;對於私營企業來說,投資有機產品既是創新商機,同時亦提供創業機會,未來幾年相關市場將會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