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語言的粗口,有甚麼共同之處?

A+A-
粗口諧音廣告牌。 圖片來源:Jeffrey Greenberg/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已故美國笑匠 George Carlin 曾在 1972 年列出 7 個永遠不能在電視說的髒話(Seven Words You Can Never Say on Television)。粗口除了字義低俗粗鄙,有時連聽到也覺得「哽耳」。上週發表在期刊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研究就指出,世界各地粗口在發音上有些共同之處 —— 通常沒有某些「乾淨」的發音。

在不適合講粗口又想宣洩的場合,有人會使用「小狗懶擦鞋」之類的諧音。英語世界也一樣,有 Holy motherforking shirtballs 等迴避粗口的說法。這些「自我審查」或不同文化的巧合之處,更巧合的也許是不同語言的粗口,連聽起來也很相似。倫敦大學皇家賀洛唯學院心理學教授 Ryan McKay 及同系講師 Shiri Lev-Ari 最近的研究稱,粗口與其他單詞相比,不太可能有輔音 L、R、W、Y 出現。

McKay 認為:「英語中一些最糟糕的說話,似乎都有共同的語音特性。它們通常短而有力,還傾向於包含發音 P、T、K。」她補充,這些都屬於停止輔音(Stop Consonan),即爆破音,會在人們說話時打斷氣流。McKay 跟 Lev-Ari 合作,研這種熟悉的英語粗口模式,是否不限於英語,甚至會否是聲音象徵主義(Sound Symbolism)的代表。

聲音象徵主義是指特定聲音順序,與語音中特定含義之間有明顯關聯。擬聲詞是其中一例,許多語言中就有相似的聲音描述貓、公雞等動物的叫聲。此外,全球範圍內,與鼻子關的字詞,通常都包含鼻音 N,而與小有關的詞,通常帶有 ee 音,例如 mini、teensy、weensy。研究人員找來操希伯來語、印地語、匈牙利語、韓語和俄語的人,列出他們想到最粗俗的詞語,再由研究人員分別將這些字與同一語言的中性詞作比較。

他們發現,英語髒話中常聽到的爆破音並沒有出現。相反,Lev-Ari 稱他們發現了事前未料到的模式 —— 它們不是有甚麼音,而是缺少甚麼,也就是 L、R、W、Y。說 是「乾淨」的發音也不為過,例如英語粗口過濾版的 shirtfork,就加添了 R 音。同時,L、R、W、Y 在語音上也屬於同類的近音(Approximant),是口腔對氣流極小阻礙而形成的輔音,不會引起聽得見的摩擦

研究之後又找來說阿拉伯語、中文、芬蘭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的人士。這次參與者會先聽兩個陌生語言的單詞,再猜測其中哪個單詞具冒犯性。但實際上,這一輪實驗所用到的字詞都是創作而成。例如,研究人員基於阿爾巴尼亞語單詞「鳥」(zog),創造出假字「yog」及「tsog」。結果參與者更傾向猜測沒有近音在其中的字,例如認為「tsog」是咒罵說話。最後,研究人員又梳理不同的英語髒話及對應的乾淨版髒話 —— 委婉變體發音(Minced oath),同樣發現乾淨的版本有更多 L、R、W、Y 音。研究指,「並非所有聲音都適合褻瀆咒罵」。

沒有參與研究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認知科學家 Benjamin Bergen 評論指:「這篇論文首次發現,跨語言的禁忌詞彼此無關,但可能有相似的模式。」Lev-Ari 則認為是次發現「塑造及改變我們對語言形成方式的理解」。因為 20 世紀以來語言學的原則之一是「單詞的發音是任意的,任何單詞都可以有任何含義」。但粗口就像其他聲音象徵主義的情況一樣,聲音本身似乎有它的意義。

儘管如此,Lev-Ari 提到法語是個例外。法語中的髒話和其他單詞一樣,都有許多聽來更溫和的輔音。難怪「22 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系列中,「法國佬」The Merovingian 形容:「我最喜歡法語⋯⋯ 尤其是用來罵人⋯⋯ 就像用絲綢擦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