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兩個香港 20 後的在英生活

A+A-
文:LonKongMaMa

來倫敦當全職媽媽前,我在香港的專上學院教職業英語。過去一年,在 IG 上看到不少舊生來英國不同的城市。他們大多再進修,也有不少在這裡找工作。想起他們昔日的孩子氣,轉眼間,已離鄉別井,照顧自己的大小事,不禁有點感觸。20 出頭沒有太多的顧慮和包袱,可以嘗試更多的新事物。他們渴望分享心中的掙扎,而我也樂意當這個樹洞。

阿修曾是班上英文最好的同學。有一次,佻皮的他在考試時轉換了寫作方式,原因是他想試驗新的風格,是否也能為他取到一個 A。去年 9 月,他來到牛津讀建築學學位課程,這是他人生第一次搭飛機,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父母不在身邊。我想起自己那時做交換生的經歷,百感交集。不同的是,阿修沒有親朋好友在英國。他強調他在牛津那邊讀書,而不是牛津大學,因為誤會令他感到尷尬。阿修最煩惱的是找不到 StudyPal,他理解大部分 Freshmen 都想享受大學生活,而他只想爭取學習的機會,不願參與聯誼活動。很多同學做事馬虎,組員做的報告令他不得不重新再做。阿修早已收起往日輕佻的模樣,一臉正經的說起自己當建築師的計劃,他真的成長了。我提醒他要記得留空間給自己休息。

智賢比我更早來到英國。他的前公司資助他讀學徒課程,順利畢業後他就能成為正式員工。智賢很勤力,但英文基礎弱,令他不敢說英文。當課程只剩下一個學期,智賢選擇辭職退學,移民到英國,全班同學都很驚訝。我們以為他在英國還有朋友和家人,所以才有信心到一個英語國家定居。事實是,他「裸辭」隻身移民。起初,智賢找不到工作,於是,他趁有時間就到社區中心報讀英文班。他很感恩本地人都很體諒他,還主動教他英文。到第 4 個月,他終於被貨倉聘請了。4 個月的實地練習令智賢有信心用英文跟人溝通,他很快便融入新公司的文化。他也比以前更有勇氣,從前不敢跟上司講條件的他,居然主動向這裡的上司,提出調動工作崗位來配合自己的發展。當天我問他近況時,他很傷心,因為他「未戀先失」。他向一個同是來自香港的同事表白,才發現對方已名花有主。我跟他分析了女生的想法,他仍選擇等候她。只希望智賢不要太急進,明白自己的位置。

這群 20 後的心底裡,其實都渴望過來人給他們多點支持和鼓勵,那怕我們知道他們的想法不是最好。但只要是一個簡單的微笑和一句加油,就是他們在他鄉的一個正能量來源。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