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Infosphere:淺談香港英語(Hong Kong English)的發音

A+A-
圖片來源:Thomas M Perkins/Shutterstock
文:Dr. RC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博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與英文發音的研究。

香港人說的英文非常有特色。這甚至引起不少學者的興趣,基本上只要在 Google Scholar 輸入「Hong Kong English」,就能看到上百篇相關的學術文獻,當中以研究英語發音(Phonetics)為主。那麼,到底香港英語(Hong Kong English)是甚麼?與我們日常相關嗎?

香港英語,顧名思義是香港人所說的英文。要了解香港英語,首先要認識一門叫世界英語(World Englishes)的學問。多份研究世界英語而聞名的期刊,例如 World EnglishesEnglish World-WideAsian Englishes 等,早已提及香港英語。世界英語的研究重點在於世界各地的英語變化特色,包括發音、詞彙(Lexicons)、句構(Syntax)等方面。世界英語中的「Englishes」以眾數表示,強調應該存在不同種類的英語,而非單一傳統意義上的標準英語(Standard English)。

早在 1982 年,Luke 和 Richards 就開始研究香港人說英語的習慣。由於當時世界英語的研究尚未形成,Luke 和 Richards 只以英語學習的角度,評論香港人英文能力高低。到千禧年左右,隨著世界英語的研究變得成熟,香港英的研究亦與日俱增,當中 Hung 於 2000 年所發表、關於香港人英語發音的研究尤為重要。根據 Hung 的論文,香港英語無論在元音(Vowel)和輔音(Consonant)的數量,都比日常我們所認知的所謂標準英語少,很大程度是受到香港人的母語 —— 粵語所影響。母語的發音會自然融入英語發音裡面,形成獨特的香港英語,學術研究會稱之為「母語影響」(First Language Transfer/L1 Transfer)。

以香港英語為例,其中一個最常見的例子為英文的 v 音,由於粵語並沒有 v 音,很多香港人都會以粵語相近的音來代替,例如是 f 音,說 Lava 會像 Lafa,又或是 w 音,「搭 van 仔」變成「搭 wan 仔」。相似的例子還有 th 音,因為粵語並無這個音,除非特意學習怎樣控制舌頭放在上下排牙齒中間,或者上排牙齦的後面(學術研究上,th 音屬於 interdental/dental voices,中文為「齒擦音」),否則,一般香港人都會用 f 音或者 d 音,兩個存在於粵語的音去代替。例如數數目的時候,會講成 one、two、「free」,又或是和外籍家傭說話時說「dis」one、「dat」one。很多人會認為這幾種是「錯誤」讀音,但在世界英語研究,這些都是不同母語留下的語言特徵(features)。

香港人不止是以粵語為母語,香港英語亦早已成為港人生活一部分。誠如以上所提及,近年不少研究都不再使用「錯誤」來形容來自不同地區的英語,而改以「特徵」來形容。一方面避免傳統觀念的「對與不對」,另一方面希望學習英文的人,不再因為「對和不對」而感到煩惱。相比口音有多重 (Accentedness),研究大多聚焦語言表達的「易懂性」(intelligibility)。如果你曾和來自英國不同區域,例如南邊和北邊、美國不同州份,又或是東岸和西岸的人說話,會不難發現即使以英文為母語的英國人或美國人,都有著五花八門的口音,但他們卻不會因為任何理由,改變自己的口音。原因一,溝通沒出現問題;第二,他們一般都對自己的口音有濃厚的歸屬感。

有趣的是,近日有研究指出,香港英語在傳遞意思的能力方面,在全世界算是非常不錯。不論是比較以英語系國家,例如英國、美國;或是亞洲地區的人,例如日本、新加坡,香港英文都展現高水平的「易懂性」。很多時候,那種模仿其他地區口音的舊式方法,除了花很多時間之外,更沒理解英語學習的環境、應用和目的。

最後不得不提,Facebook 曾流行過稱為「Kongish Daily」的專頁。筆者想在這邊解釋一下。該專頁會研究更貼近「跨語言」(Translanguaging)的範疇。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同時用兩種或以上的語言作互動。研究亦指出,Kongish 研究或許十分有趣,但該研究只建基於一個 Facebook 專頁上,需要更多資料才能作定論;香港英語的研究則比較系統性。學者主要從不同語言學的層面研究香港英語,例如上述的語音學等。這些香港英語的系統性研究,目標因學者而異,可以是為英文教學提出新觀點,為香港英語在世界英語的架構中定位等。

順帶一提,近年的研究顯示,香港人對香港英語的好感,在過去 4、5 年都在逐年增加。希望此文能提升各位讀者對香港英語研究的興趣。

參考資料

  • Luke, K.K. & Richards, J.C. (1982). English in Hong Kong: Functions and status. English World-Wide, 3(1), 47-64. https://doi.org/10.1075/eww.3.1.04kan
  • Hung, T. T. N. (2000). Towards a phonology of Hong Kong English. World Englishes, 19(3), 337-356. https://doi.org/10.1111/1467-971X.00183
  • Chan, K. L. R. and Chan, N. C. L. (2021). Segmental features of Hong Kong English: A contras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Universal Language, 22(2), 1-44. https:..doi.org/10.22425/jul.2021.22.2.1
  • Hansen Edwards, J. G., Zampini, M. L. and Cummingham, C. (2018). The accentedness, comprehensibility, and intelligibility of Asian Englishes. World Englishes, 37(4), 538-557. https://doi.org/10.1111/weng.12344
  • Sewell, A. and Chan, J. (2017). Hong Kong English, but not as we know it : Kongish and language in late modern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7(3), 596-607. https://doi.org/10.1111/ijal.12163
  • Ladegaard, H. and Chan, K. L. R. (2023).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s varieties of Hong Kong English: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nglish World-Wide, 44(2), 251-275. https://doi.org/10.1075/eww.21060.lad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這是一個分享有關香港研究資訊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