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

|共31篇|

人們生活更健康,可為國家省多少錢?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每年消耗巨資照顧吸煙、酗酒或運動不足的人;假如這些人改變生活方式,例如改用電子煙、減少攝取酒精及增加運動,將可為 NHS 節省多少開支?倫敦布魯內爾大學商業經濟學教授 Francesco Moscone 就進行有關研究,他於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表明,這些輕微轉變,將能大大降低醫療服務成本。

日本人獨自吃飯,食得更少

外國人到日本旅遊,有時會覺得日本食物分量較細,畢竟飲食文化和習慣不同,本地人眼中的正常餐食,對他國人來說或者未能飽腹。不過另一方面,日本人確實愈吃愈少,民眾人均卡路里攝取量從 2007 年的 1,911 卡路里,輕微下滑至 2017 年的 1,907 卡路里,原因可能與人口老化、獨居生活人數增加有關。

【不洗衣運動】唔污糟唔洗,污糟都可能唔洗

一般而言,衣物只要穿著過,就會放到洗衣機清潔乾淨,尤其是經過 3 年多疫情,勤洗衣再加以消毒已成為日常。但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愈來愈多人選擇少衣服,甚至不洗,有的人是為保護衣物原色,有些人則反思衣物明明不髒,為何穿著過就要洗?

一年半後重回香港:熟悉與陌生

初時最擔心是家的變化,但回到家裡,家人依然是老樣子,總算可以鬆一口氣,只是覺得空間感很奇怪,由飯碗的大小到屋子的間隔 —— 原來即使在一個地方待了 30 年,只需要離開一年,就會變得陌生。不過,我相信人與人間的羈絆,是可以扭轉空間感和時間感。

長壽神話破滅:沖繩人為何命短了?

沖繩人素以長壽聞名,各國醫學專家遠赴當地,研究本土人口延年益壽的秘訣後,多歸因營養飲食和定期運動,加上家庭和社區網絡支援。然而這些看法怕已落伍,隨著新生代遠離島民的傳統習慣,近年沖繩人的平均壽命較過去為短。上一輩認為現代生活「危及」生存,但長命百歲可能亦非年青人所願。

【WFH 後遺】真工作,假通勤

Work from home 普及一年,每天通勤的日子漸成過去,但並非人人享受其中。對部分上班族而言,往返公司是職場與居家之間的過渡,如今失去這段時間,反而破壞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在多次封鎖抗疫的歐美地區,「假通勤」因而逐漸盛行,參與者以步行、跑步、踏單車等方式,模仿昔日的上下班路線。看似自找麻煩的舉動,卻帶來意想不到的益處。

Podcast 在病毒大流行中流行

長留在家枯燥乏味,不妨試試在鍛鍊、煮食或做家務期間收聽 Podcast,接收不同資訊。1 年前,音樂串流服務平台 Spotify 花上數億美元投入 Podcast 業務,對那時仍無利可圖、虧損超過 2 億美元的公司而言,可謂極大的賭注。但武漢肺炎疫情下,串流服務的使用量愈來愈多,Podcast 也如異軍突起,收聽率大大增加。

免洗衣服:為懶人帶來福音?

香港夏季炎熱、多雨,骯髒的衣服需要每天清洗,但又難以晾乾。大家是否很渴望有一天工作回家後,可以直接倒頭大睡?不同品牌陸續推出免洗衣物,為忙碌的上班族,以及旅行和戶外活動愛好者免除洗衣的麻煩,也能減少浪費水資源。

關於睡眠的 6 大迷思,你中了幾項?

對於失眠或者睡得不好,我們都有一些如何提升睡眠品質的迷思。研究發現,這些廣為人知的迷思,實則正在損害我們的身體與情緒健康。來自紐約大學的團隊,從網上收集了最廣為人知的睡眠迷思,進行調查並以科學研究佐證,藉以消除這些迷思帶來的誤解。

北韓人的「宗教」:每週一次的自我批評小組

覺得自己行事有誤,我們可以自省,或向身邊人尋求指點、意見。假如有人定期舉辦聚會,讓你三省吾身,對個人應該大有裨益。世上確有這樣的聚會,假如想參加,請到北韓。然而,參加「自我批評」大會的北韓人,必須徹底否定自己,以達到組織要求。

Slow Morning 才是 Good Morning

香港早晨總是急急趕趕,但早上如果能夠放慢腳步,享受一陣子的慢節奏,整天都會輕鬆不少。「華爾街日報」記者就訪問了享受緩慢早晨的人,他們表示,在時刻與外界緊密接觸的世界中,這是一種管理壓力、控制焦慮的方法,為全日的工作效率、平靜及專注奠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