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

|共46篇|

最佳野餐食物…… 魚肉腸?

暑假期間,小朋友喜愛結伴野餐,可惜零用錢有限。大人想給他們送些食物,卻怕在外吃得不便,或是天熱容易變壞。但其實有種食物,可常溫保存 90 至 150 日、開封後能直接食用、低脂高鈣高蛋白質,而且各大便利店及超市有售,單價還不用 10 港元。性價比如此高的,沒想到是魚肉腸。

零食食到無停口,乃是人類本能?

某程度上,薯片袋好比潘多拉的盒子 —— 一旦打開,後患無窮。不停把薯片往嘴裡塞,待你恍過神來,袋子空了一半。減肥達人都說這是定力不夠,執業醫生 Darria Long Gillespie 卻告訴我們,對零食欲罷不能,其實是人類本能。若要對抗小食的誘惑,靠科學比靠意志力更好。

改善嬰幼兒腸道健康,從益生菌補充劑開始?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顯示,全球 5 歲以下的兒童當中,約有 22.2% 因營養不足和感染,未能健康成長,但另有 5.6% 卻是過胖。成因之一,是由腸道內細菌、病毒和真菌混合而成的微生物組,在初生時期未有正常發育,對處理食物的方式造成長期影響。各國想要對症下藥,只是藥在何方?微生物科技公司 Evolve BioSystems 研發的益生菌口服產品 Evivo ,可能就是答案。

末日飲食指南:地球最後的晚餐,你最應該吃甚麼?

人在亂世,更需未雨綢繆。囤糧防末日,已非超級富豪的專利。但老百姓資源有限,肯定沒有那麼豐盛,菜肉飯湯樣樣齊備。假如只能挑選一種食物,該吃甚麼來續命求存?英國廣播公司全新播客節目 All Hail Kale 從前人經驗及營養學家的角度,探索最有營養的末日飲食指南。

乳酪的陷阱:平均低估 7 粒糖

在注重飲食營養的今日,乳酪成為普羅大眾所推崇的健康食品,從電視廣告到產品包裝上的說明,都不約而同地強調乳酪的多種益處。但在羅列不盡的「健康光環」背後,超市貨架上的激烈競爭,令大部分乳酪產品為了催谷銷量一再增加甜度。消費者持續進食,感覺良好,其實每日都在攝取過多糖分,墮入了食品公司的糖分陷阱。

年齡和你的食慾有關嗎?

從呱呱墜地到與世長辭,人們共享最基本的生物本能就是進食。當我們飢餓,便有慾望進食,這是食慾的一部分。不過,受食物質素、健康狀況等影響,我們有時會在不怎麼餓時吃東西,或餓得不行也依然不吃。而食慾會隨著年齡增長不斷改變,每個十年都有不同的變化。

天天吃奇異果 負能量遠離我?

而這種毛茸茸的水果,數年間迅速冒起,價錢不菲,以 Zespri 金奇異果 Size 22 來說,買一個需 3、40 元,卻依然大受歡迎。各位買家難道不感到奇異嗎?不過,如果你知道它的營養價值,又會覺得合情合理。據營養師說法,它擁有一項相當偉大的功效 —— 抗抑鬱。

Gloria Chung:椰子水醫肚痛

我不知道是否因為自己身體特別能夠接受椰子水,還是椰子水真的有神奇作用,所以我請教了營養學家伍雅芬(Arlene),「腹痛有可能因為你身體缺乏礦物質,而椰子水又充滿礦物質、電解質、微量元素,能馬上調整腸胃不適,因為它有豐富的酵素,能分解令到腸胃敏感的元素,補充維他命 B,它的鎂質令人馬上放鬆,心情沒有那麼緊張,任何病都更容易痊癒」。

廣告如何令你對垃圾食物上癮?

食物營銷的目的就是刺激渴求,如果消費者處於有情緒的狀態,感性的慾望就會戰勝理性的判斷,他們就會更容易被建議所左右,想要買東西的衝動更為強烈。因此垃圾食物公司會花許多時間和資源,想方設法令他們的產品和消費者的某種情緒、經驗或者生活的某個時刻掛鉤。

沉迷鈣片,等於倒錢落海

日常生活中,很多健康飲品食物都會特意標明加鈣成分,尤其不少長者都會額外服食鈣片或含有維他命 D 的保健藥物,作為補充營養之用,防止骨質老化。食鈣補鈣,是一個被坊間默認多年的健康之道,不過,近日一份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報告,再度質疑這個在醫學界一直存疑的說法。持續服食鈣片,可能只是一個自我安慰和倒錢落海的行為。

酮體物語:吃飯而喪命的時代

近來生酮飲食法冒起,經常被視為減肥者無所不用其極的土法。其實生酮飲食源自 1920 年代,初衷乃治療小兒癲癇,後來更被發現對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均有療效。日本婦產科醫生書作「生酮飲食-現代人的健康救星」,講述體驗生酮療效的經驗及其研究成果,力證「酮體才是人體的基本能源」,被公認為人類主食的碳水化合物反而有害。

素食要講究

近年全球興起素食風潮,2014 年,市場研究公司以電話進行小型調查,訪問了 1006 位香港市民,當中 23% 的市民每週至少 1 天茹素;美國則約有 370 萬素食者,佔人口的 1% 以上。許多素食者不僅戒掉肉類,甚至戒掉所有產於動物身上的食物,包括雞蛋,乳製品和蜂蜜。但在健康方面,素食主義飲食又是否能勝過所有其他飲食習慣呢?

印度男女用餐有先後,竟致營養不良?

對大多數人來說,與家人共餐是平常不過的事。但在印度,部分傳統思想根深柢固的農村中,一家人不能齊整坐低食飯。因為在當地的傳統用膳次序下,男人先用膳,小孩再來,最後才是婦女。父權與兩性不平等的狀況明顯,但另有一個更實際的問題 ── 男人吃完飯後,剩下的食物往往不多,導致排在後面的婦女長期無法飽腹,普遍營養不良。

全球食物營養大倒退

科學家長年的研究反映,碳排放不單導致全球暖化、海水上升、氣候異常……更可能正逐漸淘空人類飲食應含的營養。到了 2050 年,全球會有 1.5 億人蛋白質不足,1.38 億人鋅不足,埋下危害產婦和嬰幼兒健康的隱憂,10 億位母親和 3.54 億名幼童將居於食用鐵質不足的國度,加劇廣泛貧血問題。而這一切,都是二氧化碳上升而導致全球食物營養倒退的惡果。

少糖至上:當你吃壽司卻剩下飯

去年秋季起,日本網民相繼發帖,指控食客光顧迴轉壽司,只吃配料留下醋飯,做法既浪費又失禮。部分人卻反駁,米飯等碳水化合物含糖量高,吃得太多會致肥致病,連鎖店又甚少提供刺身,權衡之下唯有棄飯不吃。雙方吵至現在,仍然「你有你罵,我有我剩」,部分商戶則推出對策,迎合「少糖至上」的飲食文化。不過專家警告,盲目對糖敬而遠之,以為少吃飯就能減磅,有可能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