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灰:以巴衝突短評

A+A-

本文圖片由筆者攝於法國巴黎巴勒斯坦聲援集會。

距離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兩週,西方國家領袖紛紛表態支持以色列;但以方強烈的軍事回應卻引來國際社會批評,包括聯合國專家在內的國際人道主義組織,多番呼籲雙方停火,並警告以色列的軍事行為必須合乎國際法標準,否則會干犯戰爭罪行。起初,面對哈馬斯的恐怖主義行徑,主流媒體一面倒支持以國的報復行動。以色列作為在中東地區唯一一個民主國家,受到穆斯林恐怖分子的襲擊,原本是一件很容易被西方社會理解的事情。

但隨著事態發展,社會輿論變得愈來愈複雜:首先有人指哈馬斯並不代表巴勒斯坦,部分媒體將「以巴交戰」稱為「以哈衝突」;又有人反指哈馬斯雖然和位於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實質上是兩個政治組織,但哈馬斯確實是由(加沙走廊的)巴勒斯坦人組成,而不論是在約旦河西岸還是在加沙走廊,巴人都一直受到以色列的強烈打壓。當巴勒斯坦大使在接受英國 BBC 訪問時,被問到會否譴責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動襲擊,大使反問:西方國家何曾譴責以色列對巴人打壓?西方社會同情巴勒斯坦人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歸咎以色列在加沙地區實施種族隔離政策,巴勒斯坦人在當地毫無生計可言,變得激進成為唯一出路。

部分人又將「以巴交戰」視為宗教衝突,他們將哈馬斯視為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的打手,志在把猶太人趕出「上帝應許之地」;但事實上雖然阿拉伯國家長久以來都對以色列無任何好感,但亦不樂見雙方交戰。因為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會破壞中東國家的軍事平衡,200 萬巴人流離失所又會造成難民問題。就此,埃及和約旦預早就提醒以色列哈馬斯會向對方發動偷襲,只是以方低估情報的迫切性。

當以巴的支持者各執一詞,同時目睹加沙地帶變得滿目瘡痍、男女老幼死傷無數,最終只能還原基本步,呼籲雙方停火。以色列的軍力絕對比哈馬斯強大,但現實是以軍無法佔領加沙走廊,趕走或殺盡 200 萬巴人,亦不可能將加沙走廊納入國土、將巴人視為國民。因此,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可以報復哈馬斯的襲擊,但是不會為以巴對立帶來任何實質改變。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香港出生長大,見證香港人冠絕東方,義勇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