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哈戰爭|戰時領袖人氣高,為何內塔尼亞胡例外?

A+A-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圖片來源:路透社

當戰爭爆發,民主國家領導人通常人氣激增,像 2001 年 911 恐襲發生後兩週,時任美國總統小布殊(George W. Bush)的支持率從 51% 上升至 90%;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塑造的「戰時總統」形象亦深受歡迎,但以色列的情況完全相反。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後,民調顯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民望下跌,分析人士把以色列社會內部的矛盾,及戰爭損害國家安全歸咎於他。即使戰爭完結,估計內塔尼亞胡也難翻身。

「哈馬斯的襲擊,代表內塔尼亞胡政府的失敗」

長期以來,內塔尼亞胡自詡「安全先生」(Mr. Security)和「經濟先生」(Mr. Economy),其強硬的政治手腕、推動經濟成長及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使以色列選民十分信任他。在其任內,以色列逐漸將自己視為世界級的軍事、政治和技術強國。然而,10 月 7 日的突襲顯示出以色列國防軍(IDF)開發的監視工具也存在漏洞,包括邊境地區的兵力很少,讓哈馬斯僅用無人機就得以摧毀以國監控系統。

身為總理,內塔尼亞胡責任難逃,就像 1973 年戰爭結束後,時任以色列總理梅爾夫人(Golda Meir)於無法逃避責任一樣;當年以色列未能料到埃及和敍利亞同時發動突襲,梅爾夫人最終下台。耶路撒冷 Shalom Hartman Institute 研究員 Amotz Asa-El 預料內塔尼亞胡和他領導的右翼利庫德集團(Likud)將面對類似命運。

本月 11 日,特拉維夫大學公佈了一項針對 620 名猶太裔以色列人的調查,95% 受訪者表示,哈馬斯的襲擊代表了內塔尼亞胡政府的失敗,那些曾投票支持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右翼聯盟人士中,這個比例也達到 93%。受訪者認為以色列的失誤甚至比 1973 年「贖罪日戰爭」開始時更為嚴重。

以色列報紙 Maariv 發佈的民調顯示,如果今天舉行選舉,前國防部長甘茨(Benny Gantz)領導之中間派將獲得 78 個的多數席位,執政聯盟僅贏得 42 個;受訪者更傾向甘茨擔任總理,而不是內塔尼亞胡,比例為 48% 比 29%。現時甘茨已拋開政治分歧,與內塔尼亞胡組成緊急戰時內閣

拜登在戰時訪問以色列。 圖片來源:路透社

事實上,以色列社會今年已因內塔尼亞胡的極右翼政府推動司法改革而走向兩極,部分預備軍人加入全國抗議活動,使國家戰備狀態受到質疑,一些人認為事態如今已經在這場戰爭中得到證明。「外交政策」雜誌評論指出,除非戰爭迅速結束,以色列能避免與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兩線對抗,否則其他經濟將面臨挑戰。西岸不斷升級的騷亂,擾亂經濟活動的風險很大,企業和消費者信心將會下降,內塔尼亞胡政府將背負高昂的國防成本,在缺乏經濟援助下,這些成本必須透過提高稅收或增加高利率借款來支付。

拜登以色列之行具政治風險

隨著以色列全面圍困加沙地帶,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政治支持可能會減弱。美國總統拜登週三飛抵以色列展開訪問,以示支持以國及斡旋局勢;報道指這次戰時訪問旨在加強以色列消除哈馬斯的決心,並敦促以色列對加沙進行地面攻勢保持克制。

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雖然美國總統到訪戰區並不罕見,但拜登此行的性質不同。白宮過往安排戰區行程會嚴格封鎖消息,拜登的烏克蘭行程正是如此,而其在尋求連任之際高調出訪以色列,此行將構成政治挑戰,同時是向第三方發出警告,即其他國家,以及伊朗支持的真主黨等激進組織,若然一旦加入衝突,美國會準備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