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

|共41篇|

唐明:莎劇人物 01 —— 最具破壞力的小人

莎士比亞以一己之力開拓了英語世界,他的戲劇作品尤其被公認為文學典藏,因為他創造了許多典型人物,不但可以在後來的作品裡找到他們的影子,甚至可以在現實生活裡辨識出來。莎士比亞戲劇中一個廣為人熟知的典型是伊阿古。看過電視劇「權力遊戲」的人,應該對「小指頭」這個角色印象深刻,「小指頭」的行事方式很像伊阿古,甚至連人物的形象氣質也很符合想像。

唐明:文學女人 04 —— 為甚麼說她是頭號壞女人?

但如此 180 度的轉變,絲毫不令人驚訝,身為馬克白的野心和慾望的人格化,這是很合理的安排:馬克白自己不便宣諸於口,或者一直壓抑的念頭,經過他的妻子「醍醐灌頂」,便像著魔了一樣,從一個勇敢善戰的正常軍人,變成了殺人不眨眼的暴君。這種文學手法,當然是有古老宗教傳統的依據,並無新奇之處,但卻引發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邪惡之為邪惡,到底要歸咎於催生惡念的那個,還是付諸行動的那個?

莎士比亞跟他人合寫作品?

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傳世劇作達 38 部,身後同樣留下不少謎團,例如人們就對其於 1587 至 1592 年的「失落的歲月」間的生活所知甚少。甚至莎翁本人也是一個謎,有人質疑是否真有其人,或作者真身是否其他人。也有人認為莎劇是一群劇作家的共同創作;事實上,莎士比亞最後十部戲劇約一半是合作寫成。近期一項研究,可能找到了更多莎劇為合作創作的證據。

理察三世:莎士比亞論暴政

「自 1950 年代早期起,從莎士比亞創作生涯的開始一直到終結,他不遺餘力反覆探索一個讓人深深困惑的問題:怎麼可能會有一整個國家落入一個暴君手中的情形出現?」開宗明義發此斷論,「暴君:莎士比亞論政治」一書的說服力並非源自新歷史主義的理論,亦無涉作者文評家葛林布萊的莎士比亞研究權威,而是對莎劇暴君的生動描述,梳理出其特質及上位條件 —— 譬如「理察三世」。

文學翻案:莎士比亞或一直抄襲無名氏著作

莎士比亞筆下名著豐碩,素來被奉為文學瑰寶,不過,如今正有學者提證翻案,欲挑戰幾百年來的文學權威,認為莎翁文采、豆蔻詞工,大有可能是別人的功勞。莎劇研究者 Dennis McCarthy 和 June Schlueter 以常見的抄襲檢定軟件,發現莎翁作品中不少詞彙和句式,都跟英王伊利沙伯一世時期一個名不經傳、曾駐瑞典的大使 George North 所寫的著作,有著極多相似之處。即使不是抄襲,都相當肯定莎翁案前必然有這本書,而且翻完又翻,受其啟發深遠。

唐明:400 年老莎人人愛

這一季的主線是莎士比亞計劃寫一齣「青少年愛情劇」,與此同時,女王微恙足成危機,衣著失當飽受歧視,蘇格蘭鄰居來討牛奶啟發了馬克白,投資新大陸險些丟掉一磅肉,說是「惡搞」,更貼切應該是「戲弄」,戲的是才華,弄的是人生,愛的是他的靈魂。即使天才如老莎,生在 16 世紀的英國,處境和我們今天幾乎一樣,門第之隔、世俗陳見、小圈子壟斷,新興階級的反抗,「顏值不足,就得靠才華和努力補救」(What we lack in easy charm we must make up for with talent and hard work.)。

烏托邦圓夢:莎士比亞書店

今年是莎士比亞逝世 400 週年,現時著名的巴黎莎士比亞書店,成立於1964年,也恰巧是莎士比亞誕辰 400 週年。莎士比亞書店在一個獨立有限的小空間裡,經營出文藝的夢幻世界,為後世留下美好傳說——或許這就是烏托邦的意義。

雷米諾雅:顛覆莎士比亞悲情的奇幻音樂劇

充滿著魔幻插畫家 H. R. Giger(佳格)的黑色華麗死亡影像,常結合古典主義元素的虎百合樂隊,新作是與丹麥著名的共和劇團共同創作的「虎百合的王子復仇記」多媒體音樂劇。故事的核心是探索生存的意義,它讓我們經歷了一個今時今日大部分人共鳴的故事,更深入探討我們和家人之間的關係、對某些價值觀的信念,還有公義與犧牲的對與錯。

唐明:英國立國奇葩——老處女現象

女人獨身和晚婚,在英國是很早就普遍的現實。她們並沒有很多錢,但是總算有自己立錐之地,而不是必須嫁雞隨雞。英國歷史上有名的老處女很多:南丁格爾、珍奧斯汀、布朗特兩姊妹(也可能是因為她們太短命),女權運動的烈士戴維遜、考古探險家貝爾,甚至包括虛構的大偵探馬波小姐——總之婚姻生活不太適合一個這樣的女人。

亢泰:為甚麼中國不禁止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劇本的原則是「不從抽象概念而是從現實生活出發」,所以他的劇中人物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幾百年如一日。那些崇拜權力,對掌權人溜鬚拍馬,諂媚奉承的人物,在莎士比亞的劇本中栩栩如生。那些濫用權力,欺人霸道的當權者既在戲劇中也似乎生活在你身邊一樣。正因為如此,我就覺得非常詫異,為甚麼中國不禁止莎士比亞的劇本出版或上演呢?

莎士比亞經濟學

今年是莎士比亞逝世 400 周年。世人都知他是劇作家、詩人,卻未必知道他生前是富商,包辦劇院及製作,囤糧發災難財,又放貸、逃稅,唯利是圖。莎翁死後,生意更向多元發展,衍生出莎士比亞療程、經濟學、旅遊業,為後人留下豐富的物質(以及精神)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