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近 800 萬噸塑膠廢料流入大海,不單污染海洋生態,甚至流入食物鏈,威脅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健康。意大利有環保團體把考古學融入環保,建立廢膠博物館,提高環保意識之餘,也從海灘廢物中提取有用資料。
廢物
|共17篇|
日本新燃料 —— 成人紙尿片
「就算一張廁紙、一條底褲,都有佢本身嘅用處。」廁紙、內褲如是,何況紙尿片。不過,用完的紙尿片,還有甚麼用處?日本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成人紙尿片銷量高於嬰兒紙尿片,產生的廢物每年以數萬公噸速度增長,「紐約時報」就報道,日本有市鎮選擇回收紙尿片,經處理後成為燃料。
要鼓勵環保,請先讓大商家分擔回收成本?
近年,市民的環保意識愈來愈強,會願意在日常生活多做幾步,把廢物拿去回收。可是當大商家依然不斷製造過量包裝物品,即使個體散戶如何努力,仍不足以解決問題。「彭博社」就撰寫專題報道,講述美國多個州份如何嘗試立法,讓生產商一同承擔回收成本。
回收塑膠是科企巨擘的走塑騙局?
全球 10 大最高市值企業中,有 8 間業務與科技相關。隨著碳中和成為全球共識,科技巨頭亦相繼投入低碳轉型,高舉環境永續的旗幟。環保措施的入門第一步往往是走塑和回收,包括收集廢塑膠加工、轉用生物可降解塑膠(biodegradable plastic)等,以便產品在自然界降解,達成減廢目標。但有專家直斥,此舉無助減少塑膠污染及電子垃圾,甚至會嚴重破壞環境,形容企業實際是偽環保。
即棄膠餐具不可取,替代品又夠環保嗎?
香港環保署日前發表諮詢文件,建議推行即棄膠餐具管制,或於 2025 年會落實。環球減塑成風,歐盟自 7 月 3 日起實施「即棄塑膠指令」,規定成員國禁售多種即棄塑膠(一次性塑膠)。但「即棄」即棄膠產品以後,我們有更環保的替代品嗎?
【圖解】世界塑膠污染的未來
在 50 年代,全球塑膠產量約 200 萬噸,處理塑膠廢料相對容易。及至 2010 年代,全球每年塑膠產量超過 3 億噸。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的研究,時至今日,全球已生產超過 83 億噸塑膠產品。當中,只有 9% 的塑膠廢料被回收,約有 12% 被焚化,其餘 79% 則被送往垃圾場、堆填區或棄置在自然環境中。每年更有 800 萬噸塑膠流入海洋,造成海洋污染。
疫後復甦,要先搞好廢物管理?
人類為抗疫製造大量即棄廢物,由口罩、面罩到防護衣物,令市政系統不勝負荷。有世界銀行專家認為,各國在研究疫後復甦計劃時,應當以改善垃圾收集和處理為基礎,緩解失業問題之餘,又能減輕疫情的垃圾禍患,長遠節省公共開支。
【簡單有效】改善廢物回收率,靠星星貼紙?
星星貼紙原來不單可以鼓勵幼稚園生,還能鼓勵紐西蘭基督城(Christchurch)居民做好廢物回收?當地市議會在回收箱上貼上金色星星貼紙,表揚好好回收廢物的家庭,並沒收表現欠佳者的回收箱。措施令該市的回收率飆升,每星期額外增加數公噸可回收廢棄物。
化廚餘為「食物」,昆蟲養殖業將成趨勢?
油炸蠍子、蟋蟀、蠶蛹……「昆蟲料理」雖富含蛋白質,但未必人人敢吃,若以昆蟲餵飼動物,又會否較易接受?南非開普敦市有一座「昆蟲牧場」,專門飼養昆蟲,以供給動物作為食糧。已成新興產業的昆蟲養殖(Insect Farming),究竟有何優勢?
人在芬蘭,二手購物才是生活品味
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郊區,明明馬路對面就是瑞典傢俬巨頭 Ikea,但 Kati Rossi 堅持帶著女兒和小兒子,在當地市政府設立的循環再用中心,尋找一個合適的二手書架。芬蘭人擁有良好資源再用意識,令當地一些二手店和循環物資站相當普及。「我不想買一些跟其他人家裡一模一樣的傢俬。在這裡,我只需要付出一點金錢,就能買到所需,而且,這樣做對地球更好。」
與其回收塑膠,不如焚化?
英國國家審計署(NAO)早前發表報告警告,部分出口到國外的廢塑膠有可能最終沒有得到回收,而是落在堆填區。英國一些地方政府,如史雲頓自治市鎮議會正考慮中止回收塑膠,計劃以焚化處理,將於 12 月投票表決。如何處理塑膠,對於許多市政府而言,確是一道難題。
塑膠造馬路,廢膠新出路?
回收塑膠之難,除了技術問題外,更難是因為石油生產塑料的成本低廉,回收難有利可圖。要為廢膠尋找出路,靈光出現在馬路上 —— 用廢膠來起馬路。
運河底下:以垃圾訴說一座城市的歷史
水深而廣的地方其實也似「垃圾站」:惡作劇地丟棄手推車、共享單車,以及帶有「黑歷史」的紀念品,均可丟進水底黑暗深淵。但在阿姆斯特丹的運河,一堆被遺忘或希望被遺忘的物品卻在多年後「重見天日」,更被放到網上「示眾」,道出這座城市的歷史。
斯洛文尼亞龍城,何以成為歐洲最綠城市?
斯洛文尼亞首都盧比安納(Ljubljana),其一著名地標是「龍橋」,城中的旅遊區到處可見龍的蹤影。這座由龍守護的城市,同時是 2016 獲評為歐洲最環保的城市,其中一項為歐盟稱頌的,是盧比安納的垃圾處理。
從廢食物中,生出時裝
糧食中有自然的纖維,然而有些部分難以下嚥,就只能成為垃圾,不過,最近就有初創公司令糧食所產生的廢棄物,轉眼就可穿到身上,比起現代時裝,可能更為天然。
中國落閘,美國廢棄物無處容身
美國地方政府以往將大部分廢紙、塑膠和其他廢料運往中國進行加工,但今年起中國正式禁止再進口外國垃圾塑膠及紙張,並收緊回收其他廢棄物的準則,一時間令美國的廢棄物無處容身。
回收心理學
垃圾有多大量、環境有多糟糕、回收有多重要…… 這些事,你我都心知肚明。但為何總是丟得多,而再用的又少?何以對回收箱視而不見,卻擠滿旁邊的垃圾桶?事實上,很多連自己都難以察覺的微妙心理,都足以影響回收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