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快到,相信不少人正忙於辦年貨和大掃除。新年新開始,在歡度佳節的同時,不妨減少製造廢物,光顧支持可持續發展的商戶。以下是幾項你所能做到的新年綠色減廢行動。
減廢
|共7篇|
首個零垃圾社會,將在丹麥誕生?
香港堆填區即將飽和,政府推出的解決方法之一是垃圾徵費。撇除方案爭議不論,縱然努力減廢,有限的堆填地帶終會被塞滿。丹麥最東部的博恩霍爾姆島(Bornholm)近期亦面對類似問題。為此,當局計劃至 2032 年,島上所有垃圾均要成為可循環資源,建立首個無垃圾社會。
【精明消費】紙飲管真環保安全?
各國開始正視膠災,龍頭餐飲企業如星巴克、麥當勞分店等,先後推出紙飲管替代塑膠方案,香港迪士尼樂園9月起亦全面轉用紙飲管,部份本地食肆和即沖飲品店亦陸續採用。但紙飲管是否真環保?當中的安全風險市民又是否清楚?
李明熙、Kimberlogic:俯瞰鳴門漩渦 到訪零廢城市上勝町
離開鳴門漩渦路上,尋找烏冬店醫肚。食過四國的手打烏冬,才知道以前食的烏冬如何不入流。這裡的烏冬有韌度和有口咬,還能食出小麥麵粉香,就算在街頭點一碗簡簡單單的蔥花生蛋烏冬,加幾滴豉油,亦絕不會失望。
斯洛文尼亞龍城,何以成為歐洲最綠城市?
斯洛文尼亞首都盧比安納(Ljubljana),其一著名地標是「龍橋」,城中的旅遊區到處可見龍的蹤影。這座由龍守護的城市,同時是 2016 獲評為歐洲最環保的城市,其中一項為歐盟稱頌的,是盧比安納的垃圾處理。
包大人:如何植入新概念
除了正面鼓勵創意,有力的阻嚇和施壓,也有很大作用,在社交媒體,各地環保團體不停推廣塑膠如何污染海洋、殘害生態的訊息。那張海馬繞著棉花棒游泳的照片,便非常震撼。創意和靠嚇之後,便要推出真實貼地的活動和計劃,令事情延續下去。
向中國學習?「共享單車」席捲華盛頓
美國首都華盛頓認為「共享單車」有助實現市內減廢目標,而當地的共享單車用家,在 5 年間已翻了一倍,是增長速度最快的美國城市。「無樁式共享單車」在中國盛行多年,霧霾污染的情況未見改善,反而先見其害。供過於求加上缺乏監控維修,泛濫的共享單車被用家隨處丟棄,成為了新興的社會問題。上海近日便以明文公佈,政府將不再拓展電動共享單車並已銷毀了近 60 萬台共享單車。「汲取」了中國的失敗經驗,共享單車在美國會成為減廢的有效手段,還是人類到頭來仍會重複相同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