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廢

|共22篇|

香港加快走塑步伐,可降解環保餐具如何規管?

本港擬於 2023 年第 4 季實行管制即棄膠餐具第一階段,生物可降解塑膠產品在市面愈趨普遍,是次管制會否涵蓋這類產品,至今未有清晰指引,有環保餐具生產商負責人接受 *CUP 媒體訪問稱,生物可降解塑膠有其價值,能填補純植物纖維餐具的不足,業界需要時間尋找替代品。若然要做到真正環保,環保組織提倡在社區推動可重用餐具借還模式。

追求環保、低成本,印度「綠色婚禮」潮流

印度婚禮繁文縟節很多,南北習俗大不同,北部通常持續 3 天,花費甚大,且會製造大量垃圾。想要完全「零廢」結婚,怕是不可能任務,但愈來愈多印度人意識到儀式對環境造成的危害,開始思考如何在過程中減少浪費,塑造新興的「綠色婚禮」。

減廢浪潮下,荷里活道具也要想盡辦法重生

減廢已成為荷里活電影業界的新目標,重用道具在未來或會更為普遍。像位於美國洛杉磯的巨型二手倉庫 Materials Oasis 內,就放滿花瓶、梳化、藝術品、人造植物、包裝紙袋、裝滿沙子的塑膠箱、大型牆壁等雜物,全都是來自影視行業的廢棄物,免費提供予其他電影製作機構、非牟利組織、學校等,讓道具的生命得以延長。

從源頭入手: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

要做到源頭減廢,生產者責任制是有效的手段之一。歐盟各國早年立法實踐生產者延伸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建立了一套有效率的回收制度。在亞洲地區,日本也於「包裝回收法」中引入 EPR 概念,從生產者源頭入手,要求生產者對商品的整個生命周期負責。完善生產者責任法規能刺激回收產業,這些國家的做法能否成為本港的參考對象?

【COP26】馬拉松淪「垃圾製造機」,減碳競賽開跑

跑步只需要一套運動服和水,理應是低碳活動,但一場馬拉松賽事,卻足以消耗百噸資源。有研究指,馬拉松涉及龐大碳足跡,一名跑手的年碳排放量多達 4.3 公噸,當中由法國飛往紐約已消耗 3.5 公噸,相當於其排放量的 83%。眼看熱鬧過後,跑道總遺留紙杯、蕉皮、毛巾等驚人垃圾山的問題,到底一場賽事,對環境造成多大傷害?

回收塑膠是科企巨擘的走塑騙局?

全球 10 大最高市值企業中,有 8 間業務與科技相關。隨著碳中和成為全球共識,科技巨頭亦相繼投入低碳轉型,高舉環境永續的旗幟。環保措施的入門第一步往往是走塑和回收,包括收集廢塑膠加工、轉用生物可降解塑膠(biodegradable plastic)等,以便產品在自然界降解,達成減廢目標。但有專家直斥,此舉無助減少塑膠污染及電子垃圾,甚至會嚴重破壞環境,形容企業實際是偽環保。

Ryan Fung:社會主義國家更環保?看看北歐與獨裁國之別

只把責任推給資本主義是不對的,大家反而仍需警剔獨裁的工業社會主義為環境所帶來的災難,最明顯的例子是前蘇聯經濟於 1990 年初期解體後,碳排放就暴跌,反映出左禍對環境之深;另一方面現今委內瑞拉的石油民粹也警示著,具有特色的社會主義並不環保。

綠色和平:群眾力量「揼石仔」 推動超市變遷

超市走塑可以說是革命的一步,亦可以說是還原基本步。回想從前,當即棄塑膠袋尚未普及,我們到菜市場買菜、到米舖買米,甚至到粥舖買粥,都是自備容器。為了救救地球,讓堆填區減減壓,我們必須養成走塑習慣,並繼續彰顯「揼石仔」的群眾力量,令訴求聲音聚沙成塔,繼續要求大企業實行走塑目標!

首個零垃圾社會,將在丹麥誕生?

香港堆填區即將飽和,政府推出的解決方法之一是垃圾徵費。撇除方案爭議不論,縱然努力減廢,有限的堆填地帶終會被塞滿。丹麥最東部的博恩霍爾姆島(Bornholm)近期亦面對類似問題。為此,當局計劃至 2032 年,島上所有垃圾均要成為可循環資源,建立首個無垃圾社會。

李明熙、Kimberlogic:俯瞰鳴門漩渦 到訪零廢城市上勝町

離開鳴門漩渦路上,尋找烏冬店醫肚。食過四國的手打烏冬,才知道以前食的烏冬如何不入流。這裡的烏冬有韌度和有口咬,還能食出小麥麵粉香,就算在街頭點一碗簡簡單單的蔥花生蛋烏冬,加幾滴豉油,亦絕不會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