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馬拉松淪「垃圾製造機」,減碳競賽開跑

A+A-
2020 年洛磯山馬拉松,賽道旁的紙杯。 圖片來源:Mario Tama/Getty Images

跑步只需要一套運動服和水,理應是低碳活動,但一場馬拉松賽事,卻足以消耗百噸資源。有研究指,馬拉松涉及龐大碳足跡,一名跑手的年碳排放量多達 4.3 公噸,當中由法國飛往紐約已消耗 3.5 公噸,相當於其排放量的 83%。眼看熱鬧過後,跑道總遺留紙杯、蕉皮、毛巾等驚人垃圾山的問題,到底一場賽事,對環境造成多大傷害?

「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健康期刊」今年 3 月刊登一篇有關馬拉松運動員碳足跡的論文,研究人員追蹤一名法國馬拉松選手的訓練及比賽,從而計算出其年度碳足跡,涉及跑步裝備、食物消耗量、乘搭飛機前往紐約參賽等過程。該選手一年產生合共 4.3 公噸二氧化碳,報告形容此體育競賽為污染環境的元兇之一。

除了在馬拉松比賽的備戰過程中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外,賽道上的棄置垃圾亦不容忽視。美國紐約衛生部曾於一場逾 45,000 人參加的馬拉松過後,收集到 114.29 公噸垃圾、6.34 公噸紙張以及 2.98 公噸金屬、玻璃和塑膠;所有選手包中所派發的即棄用品,亦足以塞滿 7 個奧運規格的標準泳池。

近年環保意識抬頭,減碳浪潮席捲體壇。早在 2019 年,英國倫敦馬拉松已帶頭走塑減廢,為選手提供合成生物科技初創 Notpla 發明的可食用水袋 Ooho,利用海藻製造包裝物料,可直接咬破和吞嚥;即使在飲用水後丟棄包裝,也能於 6 週內完成生物降解。此外,大會直接回收由環保物料製成的水樽,使該屆賽事比以往減少超過 21.5 萬個廢膠樽。

全球首個碳中和馬拉松為巴黎馬拉松。2017 年前,巴黎馬拉松的總碳排放量合共 25,000 公噸,當中 94% 來自交通,包括選手乘坐飛機或巴士到達現場而產生。2019 年賽事上,巴黎馬拉松引入電動車作物流運輸,提供 60 萬個可回收的 PET 水樽,大會跑衣亦由 95% 可回收物料製成,跑手舊衣連同剩餘食物賽後則被送至慈善機構。

巴黎馬拉松迄今已抵消比賽產生的所有碳排放,包括實施 Hifadhi 計劃,為肯雅 6 萬個農村家庭提供先進爐灶,大大減少木材燃燒,藉此保育 2,400 公頃森林;又於當地種植 100 萬棵樹,創造 300 個工作崗位,減少 350 萬公噸碳排放。

本地馬拉松成績又如何?香港渣打馬拉松 2019 年參賽人數創新高達 7.4 萬,冠絕美國波士頓、德國柏林等世界六大馬拉松賽事(World Marathon Majors),減碳措施卻一直備受綠色組織詬病。雖然渣馬早以電郵代替紙本發放信息,又曾派發環保摺杯取代紙杯,卻因斟水站配套不足而得物無所用。因應疫情,今年渣馬僅得 1.5 萬名跑手參賽,但仍用上大量膠樽、紙杯等。

馬拉松除了是運動比賽,更被視為實踐 ESG(環境、社會及治理)的競賽場地。施耐德電氣正是巴黎馬拉松的贊助商,透過比賽宣揚綠色跑步、性別包容等。近日舉行的高雄馬拉松亦結合 ESG 推廣綠色運動理念,倡議 Run For Green 植樹計劃,為每名跑手種 1 棵樹,他們可自行選定種植地點及為樹命名,目標 5 年內種植 10 萬新樹。其實主辦單位和跑手只要從水杯、回收這些小事入手,已可為環保出一分力,改善馬拉松淪為垃圾崗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