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拒絕與垃圾共存 —— 源頭堵截廢物的新年新希望

A+A-
新年將至,何不從籌備大掃除開始,挑戰零廢棄的生活模式。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譚穎琳

虎年將至,本應有望趁新年假期外出與親友歡聚,除舊迎新,卻不幸遇上新一波疫情,年宵花市取消、晚市禁堂食等,讓人倍感無奈,不禁慨嘆為何疫情肆虐要由全人類承受?這種感受,原來「有人」亦默默承受而無人分憂,說的是地球。疫情下,宅經濟生活模式崛起,從外賣到網購,致全球的廢塑膠數量激增。雖然我們對留家抗疫感到厭倦,但大掃除、準備新年用品、賀年食品,還是得準備,何不趁新一年,從籌備大掃除開始,掃走這種鬱悶?

然而,當我們開始準備大掃除,整理房間的時候,遇上最「虎」無對策的事情,大概是家裡一年下來囤積的新舊瓶罐、連包裝也未拆的網購,甚至是未用過的外賣膠餐具。2020 年每日有超過 2,300 噸廢塑膠送至堆填區,相等於 9 千萬個膠樽,疫下餐廳外賣數量更急升,連帶即棄膠餐具棄置量增加三成至每日 266 公噸,創歷史新高,相等於每人每星期消耗逾 40 件膠餐具。

大掃除時,我們總習慣將未用過或認為不會再用的衣服等物品直接丟棄或回收,政府亦一直以「回收」當作金科玉律,每年花費數億元在相關的措施上。固然,有做回收總好過無做,卻非解決問題的方法。2020 年,香港的塑膠回收率只有 11%,與國際研究估計的回收率類近,不過其大部分都是降級回收,即回收物只能循環再造成其他較次等的物品。由此證明,回收絕非靈丹妙藥,解決塑膠問題的良方,是真正地做到「源頭堵截」。

2020 年的即棄膠餐具棄置量為每日 266 公噸,創歷史新高。

源頭堵截廢物絕非困難之事,臨近歲晚,要「送舊迎新」的不一定只是物質,也可以是舊思維。改變從日常生活開始,添置必需品時,嘗試「先徵後買」,即先問朋友或瀏覽二手換物平台,例如在社交網站上擁有近 5 萬名「谷友」的二手物品交換平台「Oh Yes It’s Free」,可以在群組內物色心頭好,同時為舊物徵新主人;至於實體換物同樣「遍地開花」,大家可嘗試於社交媒體上標記「#二手」加上地區,眾裡尋他的物品,或許近在咫尺。

添置必需品前,可以「先徵後買」。

整理好家居,當然得迎來親朋好友拜年。但回想節日過後,家中囤積的新年賀禮,有多少吃不完便丟棄?又有多少打開了禮盒後,苦於處理即棄塑膠包裝?我們每一次的消費,都彷彿為地球投票,以行動告訴企業我們需要怎樣的商品,推動市場逐漸淘汰即棄包裝。

近年掀起裸買浪潮,坊間不少「裸買店」以無包裝的形式銷售食品和日用品,消費者可自攜器皿,並按自己的需要購買,避免製造剩食及廢塑膠。例如裸買店 LOOP STORE 以無包裝形式售賣傳統中式餅及零食;四圍斟同里舍有售賣不同味道的手工麵;日常豊作提供每星期預訂本地菜的服務等。新一年新習慣,不妨為朋友貼心選購合適分量及無包裝的賀年禮盒。

不少「裸買店」以無包裝形式銷售食品和日用品。

新年新開始,縱然充滿挑戰,在不得不與疫情共存之際,試著攜手過零廢棄生活,「源頭堵截」不必要的消費及避免使用即棄塑膠。祝願新一年,人類和地球「身體健康」。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