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

|共26篇|

聖誕文告,由 AI 發表

大半個世紀以來,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都會在電視發表聖誕文告,隨著女王駕崩,查理斯三世將繼承傳統。但不同的不止於此,英國電視台 Channel 4 將在英王聖誕文告後,委派其中一部全球最先進機械人,發表 AI 生成的聖誕文告,回顧 2022 年及勉勵人類保持樂觀。

佳節飲食史:火雞怎樣成為聖誕大餐的主角?

火雞好不好吃,實在見仁見智,只是聖誕時節桌上放一隻,便覺氣氛十足。但這種西方「傳統」,原來並非自古以來,過去有好個幾世紀,醃野豬頭才是聖誕大餐代表。為何後來卻被來自墨西哥的「怪雞」,奪去其主角之位?英國廣播公司(BBC)就在佳節前夕,娓娓道來這段有趣飲食史。

全球供應鏈危機:聖誕禮物能否如期送上?

聖誕節是全球各個基督宗教紀念耶穌基督降生的日子,但發展至今已不只關乎宗教,亦是人們普天同慶、歡度年尾的時刻。對於資本家而言,聖誕節更是每年一度的大商機,零售商會推出各式各樣限時優惠,鼓勵民眾消費送禮。不過今年疫情陰霾籠罩聖誕,全球供應鏈面臨危機,連訂購的聖誕禮物可否如期送到,都成問題。

送禮物之必要

聖誕節之後就到拆禮物日。交換禮物似乎是聖誕節指定動作,不過,要在人頭湧湧的商場選購禮物、網購又怕臨近旺季未能準時送達,費時費心之外還費錢,到底意義何在?康涅狄格大學人類學及心理科學副教授 Dimitris Xygalatas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解釋送禮的作用。

回顧西班牙流感下的美國聖誕

聖誕節本來是普天同慶的節日,但今年全球各國都要度過一個不一樣的聖誕。截至 12月 23 日,全球有 7,800 萬人感染武漢肺炎,超過 170 萬人死亡,雖然疫苗趕及面世,但是又傳出英國和南非病毒變種後,傳染力大幅增強的消息。人類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這樣的黑暗時刻,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就與大家一起回顧 1918 年西班牙流感期間的美國聖誕。

千年以來,為何總有人希望禁賀聖誕?

君士坦丁大帝時代的羅馬教會,由公元 336 年起正式將聖誕節定於 12 月 25 日。今年受武肺疫情影響,多國政府實施不同限制措施,令群眾無法像以往一樣熱鬧慶祝。不過,要群眾放棄歡度佳節並不容易。牛津大學近世神話學博士 Tim Smith-Laing 就在「經濟學人」生活雜誌 1843 撰文指,聖誕節選定的日期,本身已決定了其狂歡性質,昔日不同國家想禁止,亦禁之不絕。

死雀祝你聖誕快樂?維多利亞時代的怪奇聖誕卡

一張最簡樸的聖誕卡,正面印上聖誕樹或聖誕老人,裡面寫上「某某聖誕快樂」,也許是最常見不過的形式。聖誕年年過,祝賀方式亦如是,網絡興起之下,全球每年賀卡銷量仍高達 70 億張。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聖誕卡主題,與今天相比或許令人毛骨悚然。

「送禮達人」的成功之道

臨近聖誕,即意味又要為挑選禮物絞盡腦汁。不能重複,更不能馬虎,交換禮物之際,一旦對方臉有難色,便只好自求多福。「送禮達人」從來都不易做,英國廣播公司(BBC)綜合多名心理學家和營銷專家的建議,製作了禮物選購攻略,令你的禮物不再被拒收。

不想工作的「假期後症候群」,如何重拾「正常」生活?

假日過後,縱然萬般不願,為了生活還是要重新投入工作。但剛返回工作崗位的你,總是心不在焉,一臉失落?請放心,你並不孤單。「假期後症候群」在不同人身上十分普遍。人的心理狀態,在假期節日期間,經歷強烈的情緒、壓力爆發,身體亦要由相應的放縱模式,調整到回復日常的工作狀態。美好時光的終結亦容易引起人的感嘆。既然日常生活已成眼前事實,儘快回復精神,才是上策。

置諸死地而後生的聖誕老人城市

羅凡尼米聖誕老人村不只有聖誕老人,更有精靈、馴鹿、雪橇犬、商店及餐館,提供一站式的聖誕旅遊服務,每年吸引超過 60 萬遊客到訪。正當大部分遊客都以為到了聖誕老人發源地,其實該處在 80 年代才建立,距離聖誕老人傳說中的真正發源地,仍有一段距離。原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軍隊曾將當地夷為平地,戰後由建築師巧手將廢墟重建,由那時開始,羅凡尼米才一步步成為聖誕城市。

【討厭聖誕人士專用】聖誕節求生指南

誰說聖誕普天同慶?假期理應休養身心,但聖誕聚會擠滿你的日程;眼見街裡愛人一對對,孤家寡人自覺格格不入,有伴侶者亦要為聖誕驚喜費煞心神,「放閃」背後有苦自己知。說穿了,聖誕從不普天同慶,是時候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了!英國健康心理學教授 Karen Rodham 提供 5 大專業意見,與天下討厭聖誕人士共渡時艱。

Moyashi:聖誕老人暴動

1974 年 12 月 18 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發生了一場騷亂,70 個聖誕老人衝入當時哥本哈根最大型百貨公司中,奪取架上的貨品,再派給街上的路人。這場聖誕老人暴動是由激進丹麥劇團 Solvognen 所策劃,在進行這次百貨公司突擊之前,已持續了一個多星期大大小小的越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