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西班牙流感下的美國聖誕

A+A-
1918 年,芝加哥官員視察清潔工的情況。 圖片來源:Bettmann/Getty Images

聖誕節本來是普天同慶的節日,但今年全球各國都要度過一個不一樣的聖誕。截至 12月 23 日,全球有 7,800 萬人感染武漢肺炎,超過 170 萬人死亡,雖然疫苗趕及面世,但是又傳出英國和南非病毒變種後,傳染力大幅增強的消息。人類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這樣的黑暗時刻,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就與大家一起回顧 1918 年西班牙流感期間的美國聖誕。

在今年聖誕前夕,美國已累計超過 32 萬人因武漢肺炎而死,且疫情未有平息跡象。然而今天的數字還遠遠不及 1918 年的疫情,當時美國陷入第二波、亦是死亡數最高的一波西班牙流感。流感在 8 月才開始爆發,但到聖誕前夕已經殺了超過 67 萬美國人,是今年美國全年武肺死亡數字的一倍。而當時美國只有 1 億人口,僅僅是今天的 3 分 1,情況顯得更為嚴重。

1918 年 10 月,西雅圖,一名男士因未佩戴口罩而被拒載。 圖片來源:Universal History Archive/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歷史學家 Kenneth Davis 表示,當年聯邦政府權力遠不如今天,抗疫戰的指揮重任就落在各州各市自身。有些城市採用最嚴格的防疫標準,例如三藩市早在秋季就強制民眾戴口罩,還有多項社交距離措施,到 10 月更加實行封城令。可是,市民極力反對措施,很多教徒以宗教原因拒絕戴口罩,一個月後市政府礙於政治壓力撤回多項政策。聖誕時節,個案回升,但市民依然堅持聚會,到 1919 年 1 月初疫情再度變得嚴峻。

很多市政府都面對同樣難題,歷史學家 Lendol Calder 就提到密爾沃基市(Milwaukee)也推出極嚴格的措施,並關閉市內的教堂。當時密爾沃基以德國和挪威移民為主,當中有很多基督教徒,對於他們來說,教堂不單是宗教場所,也是重要的社交平台。市政府在「將臨期」(Advent)關閉教堂,要面臨極大的政治壓力,但最終還是力排眾議,只在聖誕節當日開放教堂。最終該市的死亡率是每 1,000 人 0.6 位,為全美各大城市中最低。

密芝根大學醫學家 Howard Markel 指出,當年有很多人反對口罩令,但抗疫政策不像今天般政治化,人們對政府官員、對科學專業的信任度比今天要高。加上其時很多家庭有孩子死於白喉和小兒麻痺症,所以一旦疫症爆發,公眾都普遍遵從防疫指引。Calder 翻閱過人們在當年的日記,發現時人亦會抗疫疲勞,對於無法如常慶祝聖誕感到失望,但普遍接受現實,只是苦惱可以有甚麼節日活動。

Markel 也補充,1918 年時,親友之間通常住得很近,甚至是左鄰右里,經常一起聚餐,家庭聚會不像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大事。反而,由於這是一戰結束後第一個聖誕節,很多年輕人從戰場歸來,剛克服重大難關,心情亢奮,更希望和摯愛親友共同慶祝佳節。Markel 認為這種樂觀情緒,無疑驅使更多人到街上或在家中開聖誕派對,引致 1 月初第三波疫情時的部分感染個案。Markel 呼籲大家要借鑒當年,為了所愛的人,今個聖誕盡量留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