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遙距戀愛」那樣,無時無刻提著防疫、消毒、緊急宣言狀態等字眼,的確令部分觀眾感到煩擾。但若能在現實與虛構之間取得平衡,僅把「後武肺」當作故事背景,則可令觀眾與角色產生共鳴。而如果編劇技高一籌,懂得巧妙運用相關元素,有時候還能為劇情加分。
防疫
|共76篇|
曾詩敏:荷蘭宵禁令 —— 引發示威,助長炒賣?
荷蘭自二戰以來首次實施宵禁,日期暫定為 1 月 23 日晚上 9 時至 2 月 10 日凌晨 4 時半。宵禁期間,市民不得在晚上 9 時到凌晨 4 時半外出,違例者可面臨 95 歐元罰款。宵禁令一出,你猜有甚麼一連串的反應?
納粹封區隔離下,猶太人如何成功抗疫?
無論是基於甚麼理由,封區隔離限制居民自由,從來都是具爭議的政策。納粹德國便曾封區隔離猶太人,刻意製造社區爆疫的條件,試圖借斑疹傷寒感染殺滅猶太人。近年有研究卻先後證實,猶太人在隔離區內自救,靠社區自治和推行公共衛生運動,令納粹初期的滅絕政策無法得逞。
曾詩敏:走在荷蘭疫情時
在香港的時候,常常看到有關歐洲疫情的新聞,現在身在這邊了,究竟疫情下的荷蘭如何?
「武肺觀」不同,愛情友情決裂在即?
人人心裡都有一把尺,當量度事物的標準不一,感情再好也會產生裂痕。日本醫科大學特別教授、心理內科醫生海原純子早前撰文,指武漢肺炎爆發,對一些年青男女的人際關係產生龐大壓力。由於防疫意識及生活環境有別,令昔日親密非常的摰友、戀人,因為「武肺觀」差異而決裂在即。
加州鬆緊無度的限聚令
加州的防疫限制令細如牛毛,但標準莫衷一是,反對意見認為,加州政府的命令是任意和荒謬的,政府區分「必要」和「非必要」營業的標準到底是甚麼,為甚麼他們有權這樣做?
賞楓與抗疫,能否同時進行?
日本踏入紅葉季節之際,迎來第三波武漢肺炎疫情。京都市作為熱門賞楓地點,上週開始人潮明顯回流,但新增感染個案同時飆升,甚至出現醫院及護老院群組,情況令人憂慮。在市長堅持如常進行經濟活動之下,當地多個知名景點唯有「自求多福」,摸索一套疫下賞楓的特殊安排,試圖兼顧經濟與防疫。
Percy Leung:英國的「武肺白癡」(Covidiots)
其實真的有必要以智商測試來找出白癡嗎?所有仍然不能正視武漢肺炎的嚴重性、不願認真防疫、不肯聽從政府指引的市民,就是西方新名詞「武肺白癡」(Covidiots)的最佳定義。
Percy Leung:英國人與口罩(下)
既然這麼多英國人都不願意佩戴口罩,願意的又不懂正確使用及處理,那倒不如不要再強迫市民去遵從此十分有益卻甚為無效的法律。將口罩隨地處置、拿來當玩具玩耍、交換或胡亂佩戴等愚昧行為,其實充滿無數的衛生風險,亦隨時影響他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Percy Leung:英國人與口罩(上)
往年 10 月,英國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通常也會遍佈落葉,散播著陣陣大自然的薰香。可是,現在倫敦和牛津的街道上,只有成千上萬綠色、紫色、粉紅色的即棄醫療口罩。
達致群體免疫要做甚麼?
要終結疫症,必須要令病毒找不到可感染的宿主。理論上,當人群中有足夠多具備免疫反應的人時,病毒便不易傳播,即使是沒有這種免疫反應的人,也能因此得到保護。當初極具爭議的「群體免疫法」,或成為平衡抗疫和重啟經濟活動的下一關鍵。
從天花到武漢肺炎:長達 500 多年的疫苗史
近日,就著武漢肺炎的疫苗研發,各地專家都達到突破性的進展:俄羅斯註冊世界上首款武漢肺炎疫苗;牛津大學的疫苗預料於 9 月面世;在本地,香港大學兩種新型疫苗亦已踏入批量生產階段。疫苗技術可算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重要的醫學發明,幫助我們戰勝無數疾病,而這項技術的歷史,或比想像中更加悠久。
【多重研究】2021 年後,仍有疫情嗎?
武漢肺炎大流行持續超過半年,由輕視疫情、恐懼、緊張到開始產生「抗疫疲勞」,然後疫情再度爆發,反反覆覆。疫情到底何時了?「自然」期刊專題報道,科學家預測此冠狀病毒將會長期存在,疫情至 2021 年仍難完結,而遏制關鍵則在於人體對其免疫力的長短。
【被香港及澳洲嚇壞】紐西蘭及早防「抗疫疲勞」
近百天以來,紐西蘭一直保持零本土疫情紀錄,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當地人的生活亦逐漸重回正軌。但近日眼見香港及澳洲再度失守,當地政府一改口風,強調不要自滿,必須保持警剔,以防疫症再度爆發。
警察會否成為抗疫政策漏洞?
武漢肺炎威脅之下,很多國家都臨時授予警察更大的權力。一些國家以暴力手段驅趕貧民和小販以執行封城令;警察駐守公共場所和交通設施;政府的監控行為也變本加厲。此舉除了引發人權和私隱問題的爭議,更有醫學專家表示,警察的大規模巡邏搜查,可能成為抗疫政策的漏洞。
【短片】專訪抗疫專家:沙士到武肺,香港抗疫有咩唔同?
親歷沙士,更能體會前線的恐懼。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就跟 *Cup 分享當年沙士的戰況。今次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環境有甚麼改變?如今,疫苗研發又有何進展?
【短片】專訪抗疫專家:病毒最怕的「武器」
經歷長時間停課和遙距工作後,香港人正陸續回歸正常生活。然而,未有特效藥或疫苗前,這仍是一場不能鬆懈的仗。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就接受 *Cup 專訪,為我們剖析此病毒的蠱惑之處,以及到目前為止的治療方式。近日,學生開始復課,又有甚麼要注意的地方?
廖康宇:疫情、假新聞與資訊自由的一些反思
社交媒體對於無法辨別真假的資訊,基本上是無法處理的。這個無人能夠查證的灰色地帶,就會輕易成為假新聞發酵的溫床,而它們在社會中同樣有影響力。
鄭立:Stellaris —— 社會崩壞有很多方式,你喜歡哪一個?
結果他們沒有聽胡力威師父的指導,不再「掙扎」,開始「拚䠋」,大家索性不顧任何防疫設施,放棄防疫去返工去拜山去海灘,這個文明也從此衰亡。
武肺後的城市規劃,如何協助防疫?
21 世紀至今才 20 年,疫症如沙士、中東呼吸綜合症、伊波拉病毒、禽流感、豬流感和現在的武漢肺炎卻已頻繁出現。對於天災,人類在建築和都市設計方面早有對策,例如為地震帶的房屋加設避震功能、減少活火山區域的人口密度等。但面對病毒爆發,未來的城市規劃又有甚麼抗疫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