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中美決裂 ESG 資金如何走?

A+A-
中國煤化石燃料發電廠,煙囪排放著二氧化碳污染物。 圖片來源:Unwind/Shutterstock

在資本市場利用 ESG 以德服人是一場漫長的戰爭,從針對化石燃料的 ESG 剔除法,到錯過石油股和資源股的升幅,相信也令不少 ESG 信徒懷疑人生,但現在隨著市場逐漸找出供求平衡點,一些石油、資源價格也從高位回落,現在 ESG 的最新主題,就是找出真正受惠永續概念的公司。

過去一段日子也不斷撰文提醒大家,ESG 絕不可忽視國際政治因素,果然在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之後,中國宣佈暫停與美國的氣候變化合作,對全球抗擊氣候影響甚巨。因為截至 2020 年,兩國共排放約 44% 的全球溫室氣體 —— 其中 31 個百分點來自中國,約 14 個百分點來自美國。在這個二元對立的政治環境下,ESG 資金又會如何走?

先講中國,摩根士丹利就認為,中國短期內未必會再推出更多針對投資氣候的政策,但長遠仍會保持針對國內的關鍵技術投資,如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電動汽車充電站、儲能和加氫站等。在增加儲能成本之前,研究指出太陽能、陸上風能和核能,在中國平均已經比煤炭和天然氣便宜 29%,但若考慮到現時仍高居不下的儲能成本,可再生能源仍然比化石燃料更貴,未來需要綠色投資也支持成本的降低。

此外,當然是電動車,電動車現時普遍比燃油車昂貴,需待電池成本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加上不少傳統汽車企業轉型搞電動車,也是一個汰弱留強的關鍵時期。另外就是「節能技術」,ESG 投資未必需要驚天動地,在消費者層面也有不少「慳電」之選,一些銷售家電的公司,如美的和海爾,現在也受益於碳中和浪潮,節能產品的銷售已佔近營業額約 6 成。

至於在西方世界,美國剛剛通過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氣候投資,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案,與歐盟早前公佈 2,100 億歐元的「REPowerEU」相映成趣。美國今次撥款,主要包括超過 600 億美元:通過生產和投資稅收抵免、貸款和贈款加速清潔能源,以及國內製造的交通技術;90 億美元用於家用電器電動化,及節能改造的消費者家庭能源退稅計劃,作為解決方案的消費者稅收抵免,例如屋頂太陽能、暖通空調和熱泵,旨在提高家庭能源效率,並使用清潔能源,為州和電力公司提供 300 億美元的贈款和貸款計劃,有助過渡到清潔能源。還有 270 億美元的清潔能源技術加速器,以支持部署減少排放的技術。

一攬子計劃還包括超過 600 億美元的「氣候公義」優先事項,旨在推動對弱勢社區的投資、針對農民和林地的持有者、以氣候解決方案為重點的數十億美元投資,其中包括超過 200 億美元推動智慧農業,以及支持生物燃料生產和發展可持續航空燃料基礎設施的稅收抵免。

而由於歐美部分清潔能源技術較為領先,具體受資本青睞的行業,與中國似乎略有不同,除了風能和公用事業規模如太陽能,還有氫氣、碳捕捉與封存、合成生物技術,備受關注的公司有 Orsted、RWE、Iberdrola、EDP​​、ENGIE、Drax 和 Acciona Energia 等。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