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總裁:中國碳交易解決環境問題?炎夏開冷氣成阻力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領導人今年定下環境目標,其中一項是在 2030 年前碳排放達到頂峰(碳達峰),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無他,中國經濟崛起亦伴隨污染問題,更超越美國成為碳排大國,故此政府希望以金融市場手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碳定價交易機制是一項新猷,但全面實行卻是困難重重。

這項政策讓約 2,200 間採用化石燃料的中國電力公司「落水」參與。根據 BloombergNEF 數據,這些公司佔近中國一半碳排放,更加佔世界總排放 14%。所謂碳定價,簡單而言,就是中國政府給發電公司一定的碳排放額度,若排放低於這條紅線,便可以將超額的污染權益出售;另一方面,釋放污染愈多則要買愈多權益。

這項政策最終希望近萬間碳排放較高的公司參與,涉 50 億公噸總碳排放。除了電力行業以外,鋼鐵、水泥、鋁業等亦預計於下一輪納入。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承諾會加快政策及行業標準推進,以擴大碳市場。

不過,這些政策惹來一些意見,認為成效有限。碳排放研究機構 TransitionZero 在 4 月發佈的一項研究指出,預期中國最終會推出大量補貼,令發電公司不用購買更多排放額度去燒煤發電。

此外,短期實行這項政策殊不容易。上週五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提到要統籌有序做好碳中和、糾正運動式減碳等;下句則提到「要做好電力迎峰度夏保障工作」,這句至為關鍵,為中國減碳運動的亢奮踩下煞車制。

中國面臨潛在電力供應短缺,與近年煤炭問題息息相關,情況有三:

若果這時候地方政府積極擁護政策,極速向碳達峰、碳中和進發,遏止較污染的燃煤發電,並以天然氣取代的話,在氣候反常下的炎夏,停電事件只會愈來愈多,社會問題更嚴重。

猶記得 2017 年冬季,中國為減少霧霾,以鐵腕方式要求行業減少用煤、轉用天然氣,部分遵守指令的省份嚴格執行,以煤運行的暖爐被拆,老幼承受嚴寒;亦有部分地區如河北省天然氣短缺,令商業運作受阻;武漢的廚師當年更被要求減少燉湯,以免浪費電源。

今年電力供應的不確定因素,比起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 —— 在全球暖化的今天,夏季隨時迎來熱浪,碳達峰、碳中和影響電力供應,冷氣供應中斷隨時「一鑊熟」。北京估計不會再犯 2017 年的錯;但環保政策要到位,又要電力供應充裕,最終不靠補貼,談何容易?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半隻腳踩咗入金融,鍾意喺香港最貴摩天大廈天台點評經濟、金融、時事,有高高在上嘅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