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中國多地熱浪來襲,以水力發電出口而著稱的四川省正遭受該省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乾旱。重慶約 15% 電力來自四川,由於降雨量減半,重慶幾乎失去四川所有電力供應,亦成為缺電受災區,需要限制工業企業用電。乾旱使人擔憂水電的可靠性,氣候對經濟生產的影響愈來愈明顯。
氣候變化,全球水力發電都受影響
巴西早前亦出現乾旱問題,水力發電佔巴西 61% 的電力來源,但最近流入水壩的水量降至 91 年來的最低水平。為了抵消水電減少,該國正在尋求啟動主要由天然氣生產的熱電廠。7 月,由於乾旱危機,行業監管機構 Aneel 更將電費上限提高 52%。政府災害監測中心的氣候學家 José Marengo 表示,隨著氣候變化,像當前乾旱這樣的惡劣天氣,將變得愈來愈頻繁,巴西人需要改變他們對水的態度。
氣候變化為水力發電帶來氣候風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在 2 月發表的研究指,氣候變化將明顯增加河流水浸及乾旱。研究顯示有 61% 的水力發電廠在 2050 年將面臨高至極端的缺水或水浸氣候災害風險,而 15% 的水電項目將面臨極端缺水風險。中國多個流域缺水風險會明顯增加,尤其是江蘇、新疆、甘肅、江西和陝西省,其他有危機的水力項目所在地區,則包括伊朗、摩洛哥、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以及保加利亞、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
2020 年,水電提供了全球 6 分之 1 的發電量,使其成為最大的單一低碳電力來源,超過所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總和。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水電特別市場報告,預計 2021 至 2030 年全球水電裝機容量將增加 17%,其中以中國、印度、土耳其和埃塞俄比亞為首。標普全球(S&P Global)數據顯示,在 2021 年,水電佔中國基本能源需求的 7.7%,佔總發電量 15%,超過太陽能和風能的總和。水電佔四川發電量的 85%,平時多出口到上海、浙江、江蘇等人口密度和能源需求較大的沿海發達地區;官方數據顯示,2020 年當地共出口 1,010 億度電,自用電量 2,865 億度。鄰近的雲南省也是水電生產重要省份。
中國邁向淨零排放的障礙
中國多個地區依重水力發電,突如其來的乾旱衝擊這些地區的用電模式。標普分析部門 Platts Analytics 未來能源路徑主管 Dan Klein 表示,短期內,中國難以調整水電生產的損失;長遠來看,電力行業改革對於實現更高效的電力系統尤其重要。他表示,為了減輕區域水電短缺對中國能源系統的影響,可能需要擴大和分散包括核能的清潔能源生產地域,以及增加輸電方面的投資。
標普分析又引述牛津能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Philip Andrews-Speed 指,水電從來都不是 100% 可靠,所有地區均會有週期性乾旱。由於乾旱,電力供應長期面臨週期性下降。他直言:「關鍵問題是,中國南方的乾旱是否變得愈來愈頻繁和愈來愈嚴重?如果是這樣,中國就面臨巨大問題。」他指出,問題長遠將惡化,隨著西藏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因氣候變化而融化,生產電力的河流水量將因此減少。
從可再生能源豐富的西部和北部省份向東部省份輸送電力,有助中國邁向淨零排放。但水電同時亦受氣候變化影響。中國政府或須根據氣候變化重新評估能源政策,例如建造更多非水力發電的設施,包括燃煤和天然氣發電廠,以及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廠。短期而言,能源供應安全仍是首要考慮,即使增加國內化石能源供應,或要以氣候政策為代價。長遠則需要評估不同組合的發電和儲能技術,並在情景分析中納入潛在由氣候引發的水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