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金額的碳清除計劃

A+A-
超過 2 萬商家加入 Stripe Climate,以 1% 收入支援除碳技術開發,其中一項新興技術是使用地熱能和廢熱直接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將其濃縮,並用 CarbFix 將二氧化碳變成玄武岩,永久封存於地底下。 圖片來源:Stripe

近日,網上支付平台 Stripe 新成立的子公司 Frontier,與 Alphabet、Meta 和 Shopify 等科技巨擘結盟,承諾於未來 8 年,以近 10 億美元預購除碳量和各種新興除碳技術,向企業、研究人員和投資者發出信號 —— 永久的碳清除(carbon-removal)項目有著龐大市場

2020 年,Stripe 已斥資 100 萬美元購買碳信用額;並促使企業客戶每次使用其支付平台交易時,設定捐贈金額協助清除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至今錄得約 1,500 萬美元,花費為相關項目之最。今次提出的碳清除計劃,涉及款項與規模更遠超紀錄。

雖然碳清除並非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治本方案,但在人們逐步淘汰化石燃料,開發更多綠色能源的過渡期間,仍是達至碳中和的關鍵。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保守估計,每年需從大氣中清除超過 10 億噸二氧化碳,才能防止地球的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高出攝氏 1.5 度以上,中值估計更高達 60 億噸。

帶領 Frontier 迎接此艱鉅任務的 Nan Ransohoff 估計,全球至今合共除碳量不過數千噸,要達至 IPCC 的建議目標,碳清除的市場規模每年或需高達 1 萬億美元,遠超於任何企業所能承擔,應由聯邦政府支付大部費用。但政府至今尚未出資,驅使 Frontier 號召各大企業,率先斥資近 10 億美元 —— 為去年市場所需約 30 倍,但仍較 2050 年市場預期所需少 1,000 倍 —— 藉此爭取時間建立有效政策與機制,訂立目標市場。

另一方面,科學家與工程師仍在尋求更多方法,應付如此大規模的碳清除和永久儲存需求,例如興建能淨化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工廠,或於海底種植大量海藻,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

獲投資的 Climeworks 專門以地熱能及廢熱直接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 圖片來源:Stripe

Stripe 由 2020 年至今,已向 14 間初創公司預購碳清除項目,包括:CarbonBuilt 以新型混凝土吸收及隔離溫室氣體;Future Forest 以加速岩石風化,促使碳酸鹽礦物形成以儲存二氧化碳;Project Vesta 以鋪設於海灘上的橄欖石,透過水解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調節海洋的酸度。

是次計劃沿用以往方式,由參與的企業支付預購,經 Frontier 收集資金並分發給這些初創公司,讓其碳清除項目更快推出市場,加速技術和行業發展。這種「預先市場承諾」為醫學界首創,2010 年,一組捐贈者預先承諾用 15 億美元購買肺炎鏈球菌疫苗,刺激其研發和供應進度,於十年間拯救了全球 70 萬人。

此外,以往大多數銀行與投資者,均拒絕向此類初創公司及其未開發的項目提供貸款。因此,Frontier 還透過「承購協議」,承諾向這些公司購買一定額數的除碳量,確保其一旦啟動運作便能獲得客戶,為貸款給予保證。

更重要的是,Frontier 在揀選合適的初創公司時,不以最低成本為優先考慮,更設定購買每噸除碳量的最大金額,平均為數百美元;無疑,長遠來說應盡可能以最便宜價格採購,但此準則卻未必有利於推動整體行業。

以美國發展電腦晶片和太陽能電池板兩個相反例子作參考:1950 至 60 年代,美國政府承諾任何公司但凡能生產出最快的半導體,也將不計成本購買。這意味著即使規模較小的公司也能受惠,鼓勵它們以開發實驗性的新技術為方針,造出最快的晶片,即使成本昂貴,但由於毋需大量生產,而可達至收支平衡。該計劃令當時的電腦晶片技術和行業得以蓬勃發展。

到了 1970 年代,政府採取類似的計劃推動太陽能電池板業,卻改以產品需合乎成本效益為購買標準,變相鼓勵廠商一味降低成本進行價格競爭,破壞了維持產業活力與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成為美國發展該產業失敗的原因之一。

兩項不同政策所帶來的結果是:美國至今仍活躍於全球半導體產業,但已幾乎不再生產太陽能電池板 —— 儘管兩者的基礎技術都是在美國發明。當然,碳清除產業尚在起步階段,經濟地位難以跟兩者相比,但假如將來真能為美國經濟帶來巨大效益,Frontier 或會成為其發展史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