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全球國家碳排變化

A+A-
山東是中國排放最嚴重的省份,圖為當地一間煤炭發電廠。 圖片來源:Andrea Verdelli/Getty Images

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正式展開,本屆是自「巴黎協定」後,參與國首次檢視國家自定貢獻(NDCs)。大會主席夏爾馬(Alok Sharma)形容,想在會議上取得成功,難度超越 2015 年「巴黎協定」,因需在減碳的具體細節上達成共識。

作為目前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中國將左右會議成敗。中國自 2001 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碳排放量不斷攀升,2018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高達 123.6 億噸,為美國的兩倍,佔全球總排放的 27%。然而國家主席習近平將缺席 COP26,加上中國仍未公佈具體的氣候政策,例如 5 至 10 年的短期減碳時間表,要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限制於攝氏 1.5 度內,挑戰甚大。

中國的碳排放到底從何而來?中國碳核算數據庫(CEADs)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 30 個省級行政區的碳排放量之中,最大碳排放的省區為山東、河北、江蘇,分別達 10.3 億噸、9.92 億噸和 9.18 億噸,前兩者早前已被納入 7 個重點碳排放試點評估的省市之中。

中國碳核算數據庫(CEADs)參照「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範圍 1、2 分類作統計,即計算如燃燒化石燃料及生產過程產生等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 1),以及使用電力及熱能所產生的間接氣體排放(範圍 2)。

煤炭是這三個省份的最大碳元兇,為化石燃料使用之冠。河北省的煤炭佔比近 9 成,山東江蘇也佔約 8 成。能源化工業是有關省份的重要經濟引擎,產業以燃煤發電成本最低,惟煤炭碳強度是天然氣的 2.2 倍,即產生同等數量的能量,燃燒煤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會是天然氣的兩倍以上,使污染問題難以解決。

2011 年起,中國每年的煤炭消耗量超過全球其餘國家的總和,如何擺脫煤炭為 COP26 重點議題之一,皆因煤炭是全球減碳的關鍵。美國能源消耗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已在 2007 年達頂峰,目標要在 2050 年實現碳中和,當中有 43 年時間作過渡;目前中國碳排仍在每年遞增,逾千座煤電廠每天排放污染物、還有近 240 座正在計劃或正在興建,即使在 2030 年達排放頂峰,能否在短短 30 年間達到碳中和,兼且避免早年「一煤獨大」的呂梁市因產業轉型而陷入經濟負增長、拉閘限電等亂象重現,相信是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