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

|共42篇|

350 年前的自我隔離 —— 以肉身截斷瘟疫傳播

英國村莊伊姆村(Eyam)因在瘟疫中自我隔離而聞名。17 世紀英格蘭爆發鼠疫,倫敦商人把布料樣本寄給伊姆村的裁縫 Alexander Hadfield 時,裡面的跳蚤使瘟疫在村內蔓延,超過 260 名村民染病身亡。但他們自我隔離的決定,拯救了北部無數人的生命。在同樣急需自我隔離的傳染病大流行年代,英國「獨立報」記者重回伊姆村,希望了解多年前的疫症,對現今有何啟示。

【日本疫情話】不合作名單的無用之用

在日本,東京都連續 13 日武漢肺炎感染人數過百,直到昨日才跌回雙位數字。雖然,日本技術上難以做到歐美般封城,首相安倍晉三在 4 月 7 日宣佈的緊急狀態,實際上也並非強制規管社會運作,只是一種語氣比較嚴厲的「請求」。然而當地城市街道的人流卻明顯下降不少,民眾一改 3 月之際漠不關心的態度,開始閉關不出門,許多店舖索性關門不做生意。

美國喬治亞州復市,要錢要命自己揀?

美國喬治亞州州長肯普(Brian Kemp)近日宣佈解封措施,准許髮廊、紋身店、按摩店、保齡球館和健身室等場所在當地時間 4 月 24 日重開;27 日起,餐廳、私人會所和戲院也可恢復營業。然而,在武漢肺炎陰霾纏繞不散的情況下,復工的決定在州內引來兩極意見。

在印度種姓傳統下抗疫:誰最能夠保持社交距離?

依舊宰制著印度社會文化的種姓制度傳統,嚴格限制不同階級的接觸。究竟如此按階級疏遠距離的安排,是否就有利社會抵禦武漢肺炎?有印度社會學教授觀察指出,確實有上層階級以抗疫為名加強種姓傳統,把眼中「不潔」的低下階層隔絕開來,但賤民及其他基層生活空間窄小,保持社交距離根本是奢談,在病毒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外勞武肺:新加坡的天與地

新加坡近日的武漢肺炎確診數字急增,甚至連續兩日創下單日確診新高。據報道,近期絕大多數患者均為外勞。相較新加坡國民平均居住空間達 323 平方呎,外勞惡劣的居住環境,成為新加坡天與地的反差代表。新加坡政府忽視外勞的生活環境和抗疫工作,或是疫情爆發的原因。

如何在居家日子自行剪髮?找位髮型師吧

安坐家中抗疫之餘,仍需打理日漸滋長的煩惱絲。大眾出於擔心,可能減少光顧理髮店,或找家人操剪、甚至剃光頭髮,好長期作戰。很多事都可以自己做,但理髮的事,還是讓專業的來較有保證。美國髮型屋生意大受打擊,髮型師便用視像通話作模擬理髮(virtual haircut)—— 指導每位「剪不斷,理還亂」的顧客。

【抗疫典範】紐西蘭如何用 10 天「輾平」曲線?

當英美等國仍在掙扎,想把疫情曲線拉平,紐西蘭嚴格「封國」短短 10 天,卻已把曲線「輾平」。全國大幅增加檢測,新增的確診或懷疑感染個案卻連續 3 日減少。週二只錄得 54 宗,比單日康復者 65 名還少,週三更再創新低至 50 宗。紐國的成功告訴世人,想要有效抗疫,目標該是「消除」而非「遏制」。

因瘟疫而爆發的抗爭史

歷時大半年的反送中運動,遇上武漢肺炎來襲而稍事歇息,有抗爭者因此心灰意冷。但縱觀人類歷史,疫症不必然磨滅人民意志,各種防疫隔離措施反而暴露社會的不公義。政府以非常狀態獨攬生殺大權,主宰資源調配、誰生誰死,結果成為觸發暴亂的導火線,抗爭因此不時伴隨疫病而來。

【參考外國】疫症蔓延之時,警察都在忙甚麼?

疫情失控,各地政府勸籲甚至勒令民眾留家,如需外出也要保持社交距離。作為執法者,警方本該以身作則,但在某些國際都會,或因工作「太投入」,大隊人馬擠入小店,煞有介事拉尺量枱距,反令空間更見擠迫,本末倒置。歐美多國警方則是力取平衡,在不危害公眾安全下,確保人們相隔 6 呎。

如何宵禁封國?警察用暴力就可以了

為防武漢肺炎疫情惡化,印度總理莫迪宣佈於上週三開始全面封國 21 天,並於電視談話中明言:「將徹底禁止出門」。該措施實行之突然,讓全國 13 億人口陷入混亂。就連提供必需品的送貨人員及小販也遭警察暴力阻擾,釀成混亂及衝突。他們被封國命令殺個措手不及,大多有苦難言。

與其社交距離,試試遙距社交?

武漢肺炎肆虐,政府緊急規定,禁止 4 人以上的聚會,只要保持社交距離,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物理接觸,就能大大遏止武漢病毒擴散。可是,人類始終是社交動物,工作需要各種禮儀,情侶間也會想談情。如何可以在抗疫的同時,又能滿足人類的心理需要?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副教授 Jamil Zaki 就倡議,與其「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不如遙距社交(distant socializing)。

如何掃除「隔離」的心理陰影?

限制社交接觸是減少武漢肺炎傳播的最佳方法,盡量留在家中自我隔離,對自己及他人才是上策。漸漸地聚餐、外遊、行山到公園等行為都會被責怪,如因此不幸患病,更會被取笑。不過,當正常社交生活被剝奪,每次外出都造成內心負擔,自我隔離或與人保持距離的日子愈久,心理壓力只會愈大。

疫症下,堅持外出所為何事?

近日武漢肺炎個案劇增,醫護人員連日來苦勸市民留在家中,但市面仍然出現人潮,當中有人已不再配戴口罩。更甚有接受 14 天強制家居隔離令、正佩戴著追蹤手帶的人,仍如常外出用饍做運動,視隔離令於無物。外出也許是個人自由,但為了一時自由,而增加他人染病風險及醫護人員負擔,良心會否受責備?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倫理、管治與法律研究院高級研究人員 Hugh Breakey 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撰文,直指這種只顧自己的行為,只會令疫情繼續惡化。

抗疫人權:強制隔離如何做到合乎人權價值

要阻止武漢肺炎繼續肆虐,首要任務是堵截社區傳播鏈,其中一個法寶就是把高危群組作強制隔離檢疫。無疑,強制隔離會令一些受影響的人不滿,同時,別有用心的政府會以抗疫為名,進一步壓迫少數民族和異見分子,加強社會監控。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法學院 Morgan Shimwell,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闡明強制隔離政策應如何遵守人權界線。

聖誕島:澳洲進行隔離檢疫的鬼地方?

武漢肺炎疫情,由 12 月至今明顯還沒有受控。香港政府應對方法飽受批評,其中一個爭議是強制檢疫中心的選址,政府在沒有充分諮詢的情況下,找了極近民居和工業區的駿洋邨,引來當地居民抗議。在很多國家,政府都會進行隔離檢疫,而澳洲政府就選擇了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隔離由湖北歸澳的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