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戶的時代,「週末」在哪裡?

A+A-
圖片來源:Robin Utrecht/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疫情持續,人人被迫「宅」在家中。披頭散髮懶得打理,日常就是穿著睡衣工作、上課和網上購物。每天做著近乎重複的事,閒日和假日的界線逐漸模糊。在深居簡出的日子裡,週末還是那個「週末」嗎?

週末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 1926 年,美國福特汽車推行「每週工作 5 天,每天 8 小時」的制度,成為首批為打工仔「製造」週末假期的知名企業。但到了 1930 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許多公司還未採用「40 小時工作週」的做法,直至 1938 年,美國政府設立「公平勞動標準法」(Fair Labor Standards Act),它才逐漸被納入至國家法例之中。

然而在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大部分人的工作、學習、社交和娛樂都在家中進行,一星期七日,日日如是,「週末」的意義已開始變味。「人是受習慣主導的生物,分清工作和娛樂的時間能減少我們對未知的不安。」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 Laurie Santos 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說:「但現在我們的問題是,許多行程都被打亂了。」

英國樸茨茅夫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歷史系教授 Brad Beaven 認為,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傳統的工作模式便已在轉變:「例如遙距工作、自僱工作和自由職業等,居家隔離只是把這種模式放大,讓其他打工仔都能自行決定工作和休息的時間。」

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有男子坐在露台邊看報紙邊曬太陽。 圖片來源:路透社

失去原來的時間表後,不少人開始各施各法、自擬行程。在美國西雅圖任職市場策劃的 Chaney Kourouniotis,每天都會設鬧鐘,提醒自己準時上、下班,但在週末,她最常做的活動就只有睡覺;Emily Seftel 在巴黎一間國際機構做行政工作,丈夫則是科技人員,在家工作期間,他們還要看管 6 歲的兒子。為了製造對週末的期待感,他們決定在星期六、日各撥出 3 小時,獨自照顧小孩,讓對方「享受」難得的自由時間。

「我們不會打擾對方,要完全模擬另一半不在家的情況。」Seftel 說:「上週末,我在星期六早上和星期日下午『請假』,到露台一邊曬太陽,一邊看書,然後反鎖自己在房間裡煲劇…… 事實上,我做甚麼都可以。」

想要重新尋回週末的樂趣,Santos 建議可用切合時宜的做法來維持喜好:「習慣在星期六中午和朋友吃飯?不妨試試在家裡自己煮,然後開著視像通話,跟朋友邊吃邊聊;習慣週末早上跑步?其實你也可以外出跑步,但謹記要跟他人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