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瘟疫而爆發的抗爭史

A+A-
3 月 16 日,倫敦有示威者不滿政府的抗疫政策,拉起「暫停系統」的示威橫額。 圖片來源:路透社

歷時大半年的反送中運動,遇上武漢肺炎來襲而稍事歇息,有抗爭者因此心灰意冷。但縱觀人類歷史,疫症不必然磨滅人民意志,各種防疫隔離措施反而暴露社會的不公義。政府以非常狀態獨攬生殺大權,主宰資源調配、誰生誰死,結果成為觸發暴亂的導火線,抗爭因此不時伴隨疫病而來。

面對有人傳人風險的病毒,隔離是很基本的防疫措施。美國健康與人權事務諮詢公司 Health & Human Rights Strategies 創辦人 Nicole Fisher 在「福布斯」雜誌指出,隔離是針對曾經暴露於病毒的人類或動物,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限制其活動,以將其孤立開來。通常當事人都無權參與決策過程,隔離令總是由上而下,加諸於個別人士或群體身上。對於民主國家而言,最大挑戰是如何在抑制病毒擴散的同時,不會過分操控數以百萬計的自主個體。

但無論國家如何抑制權力運用,強制隔離所帶來的心理反應,始終形同坐牢,可刺激腎上腺素及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達到急性壓力反應,與人類處於戰鬥或逃跑狀態的反應類似,意味著交感神經系統不知不覺間加快生理機能運作,以致人體處於絕地求生的模式。人民對政權的不信任,進一步加劇人心躁動,當全民在相近處境下同仇敵愾,戰鬥意識更以幾何級增長。

19 世紀法國畫家 Charles Michel Geoffroy 構思莫斯科大主教遇刺身亡的情景。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1770 至 72 年間,俄羅斯莫斯科爆發腺鼠疫,曾經每日有近千人病死。遠在聖彼得堡的凱薩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下令封城隔離、在沒有賠償下強拆受污染房屋,結果殺人的不止是病菌,還有伴隨而來的暴動,暴力席捲全城,連莫斯科大主教亦遭謀殺。

19 世紀全球爆發多場霍亂疫情,在各地觸發不下於 70 宗暴亂,不少災民發難是因為不確定致病原,又懷疑政府官員隱瞞真相,任由人民自生自滅所致;時至 20 世紀,美國威斯康辛州(Wisconsin)與德州先後隔離天花患者,結果都觸發示威暴動;2009 年墨西哥爆發 H1N1 豬流感,同樣導致監獄爆發暴動。

2014 至 15 年伊波拉危機期間,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Monrovia)西點區內,約 70,000 名居民某日一覺醒來,發現出入社區的主要道路封閉,各設有關卡和緩衝區,直到當區一名官員被政府護送離開時,憤怒的民眾即時發起暴動,最終亦未能遏止伊波拉疫情蔓延。群眾違法完全是可預期,背後是對不公義的反抗,對小撮人有權免受隔離、同時獨攬生殺大權的怒吼。

武漢肺炎全球大疫當前,各國都先後下達封城令和隔離令,人民大都基於公共衛生需要,暫時未見激烈反響,但各地人滿為患的監獄率先發難,意大利黎巴嫩哥倫比亞等地都有囚犯暴動,造成多人死傷。早被剝奪自由的囚徒,不純粹是趁火打劫,而是恐怕監牢爆發瘟疫,政府要他們自生自滅。

依據歷史經驗,各地方隔離令所暴露的社會問題,恐怕勢成各地抗爭運動的導火線。無論人如何諒解隔離背後的理性考量,這種剝奪人身自由的措施,終究會使國家變成大監牢,觸發人類的反抗本能。如果加上決策和資訊不透明、物資短缺、生計不保的風險,相信很多人將會踏上前人的抗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