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

|共17篇|

盧布疲弱,中亞受累

俄羅斯貨幣持續貶值,在 8 月 14 日一度跌破 1 美元兌換 100 盧布的重要心理關口。即使翌日央行緊急加息,有助阻止跌勢,但中亞多國因與莫斯科經濟高度一體化,已受嚴重打擊。加上吉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有數百萬人赴俄打工賺錢,廉價的盧布令這些外勞的匯款大減,更令這個內陸地區為未來憂慮。

塔利班回朝兩年,阿富汗的女性權益倒退了多少?

自塔利班攻佔首都喀布爾重奪政權,女性權利便受到嚴格限制,基於性別隔離政策,她們承受著不合理的壓迫,但這兩年來仍持續用各種方式爭取權利。*CUP 媒體亦訪問阿富汗女權人士以及學者,透過他們的眼睛看看塔利班掌權兩年後,阿富汗女性面對的掙扎與現實。

友好中亞國家,助俄規避制裁?

自烏克蘭戰爭爆發,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的成效一直成疑,各類被查禁的電子產品及敏感技術,依然有渠道流入俄羅斯。有調查就發現,中亞國家企業積極扮演著「買辦」角色,採購大量中國製貨品再轉口俄羅斯,以間接支持對烏克蘭的戰事,這類企業或將成為下一輪美國制裁目標。

對俄制裁漏洞,在於吉爾吉斯?

數據顯示,吉國出口至俄羅斯的數量翻了 2 倍多,來自中國的進口量則多近 3 倍,大批以往甚少出口的商品也被運至海外。但這種把進口商品出口到第三國的做法,被指為對俄制裁的漏洞,令莫斯科及其盟友得以繼續賺大錢。

【制裁俄羅斯】外勞天堂變色,危及中亞國家

由於生活成本低、求職容易,加上語言相近,俄羅斯向來吸引吉爾吉斯和塔吉克外勞。他們的匯款養活了全家,更成為此這兩國家的經濟支柱,去年佔國內生產總值(GDP)多達 3 分 1。惟「經濟學人」分析,西方社會就烏克蘭戰爭對俄制裁,想要施壓以令普京停止侵略,卻連帶危及在俄工人的生計,以至中亞多國的命脈。

選舉戲一場:專制國家投票率暴跌的成因

香港立法會選舉將在 12 月 19 日舉行,特首林鄭月娥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聲稱「政府工作做得好、公信力高時,投票率反而會降低」,「因為民眾沒有強烈的訴求要選擇一些議員來監督政府」。其實政治學有大量文獻,分析投票率高低的成因。在 2020 年,有論文就分析中亞和高加索國家投票率何以暴跌,關鍵是選舉的競爭大大減少,各方陣營都懶理。

突厥國家聯合起來,中國或成最大輸家?

上週五在伊斯坦堡舉行的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正式宣佈更名為「突厥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Turkic States)。中國「環球時報」本週二社論指,該組織反映泛突厥主義興起,地區國家有理由對之警惕。奧地利歐洲與安全政策研究所(AIES)高級研究員 Michael Tanchum 接受「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訪問指,突厥國家組織在區域上構成的「突厥走廊」(Turkic corridor),確實引起北京憂慮。

中亞限定韓國菜,埋藏一段韓裔滅絕史

融合不同地方菜的 Fusion 料理,是全球化下多元文化的明證,但來自哈薩克、烏茲別克的混種韓國菜,卻埋藏著一段 80 多年前的種族滅絕史 —— 1937 年史太林懷疑,居住遠東邊陲的 17 萬韓裔通敵,決意把他們流放貧瘠的中亞,造成數萬計人口罹難,倖存者只能以中亞食材入饌,意外碰撞出別樣的韓式料理。

俄羅斯噩夢 —— 中亞、高加索中國化?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部分前加盟共和國的影響力猶在,更視中亞及外高加索地區為其勢力範圍。然而,歐亞民族及宗教研事專家、前美國國務院蘇聯民族事務特別顧問 Paul Goble,日前在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撰文提到,莫斯科現時日益擔心北京會利用其軟實力,驅使中亞及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所在的外高加索地區出現「中國化」(Sinicization)。

塔吉克:中國未來海外軍事基地選址?

中國近年大力擴充軍備,矢志挑戰美國軍事霸主的地位。今年 9 月,美國推出的「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又稱「中國軍力報告」就指出,中國可能會在多個國家設立海外軍事基地,例如巴基斯坦、塞舌爾、坦桑尼亞等。與其他國家比較,中亞國家塔吉克出現次數多達 17 次,佔報告篇幅最多。

高官們張弛「有度」的「言論自由」

極權時期,所有言論均受監控,必需經過審查,反而知道言論的限制在何處。約 4 年前,前蘇聯國家烏茲別克首位總統、強人卡里莫夫逝世,逾 25 年的獨裁統治也因此結束。在新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帶領下,該國進行政治和經濟改革,在 2019 年獲雜誌「經濟學人」評為「年度國家」。但新政權雖著意於進步,言論自由的界線卻曖昧不明,令公眾人物不清楚自己所說的話,何時會觸及政權神經。

「一帶一路」哈薩克 —— 運「空貨櫃」就能走向成功?

與哈薩克接壤的中國霍爾果斯口岸,位於新疆伊犁州。2015 年,霍爾果斯口岸獲定位為「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中國希望以此為門戶,將本國貨物帶到哈薩克列車,再運送至千里之外的歐洲,擴大「一帶一路」的歐亞陸上貿易規模。但在當地投入各種建設,是否真具促進貿易的作用,抑或惹來猜疑?

維吾爾族遭壓制,世界穆斯林領袖可有伸出援手?

英國廣播公司記者上月獲中國批准,進入新疆「培訓學校」採訪。記者當時質疑,官方所謂轉化極端思想學校,只是一座又一座監獄。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遍佈世界各地,一方有難,其他穆斯林兄弟理應群起支援。然而,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教授 Azeem Ibrahim,在雜誌「外交政策」發表評論質疑,其他伊斯蘭教或穆斯林人口為主的國家領袖,在中國面前,沒有為維吾爾人所遭待遇伸出援手。

「前蘇聯國家」是不合時宜的政治標籤?

烏克蘭新聞工作者 Maxim Eristavi 評論指,蘇聯解體已將近 30 年,國際傳媒依然常用「前蘇聯國家」的刻板標籤是不合時宜;有國際關係學者和議指,這些國家面貌多樣,獨立後發展軌跡迥異,作為世界公民,有必要以多元角度重新認識地球的這些角落。

原人:沒有選舉的變天 烏茲別克的通識題

香港變天,一場選舉團結港人,為了投票,排隊至凌晨二時半。選舉後,有人吃午餐肉,也有寫大字慶祝,不論如何,香港有點不同。遠在中亞的烏茲別克也發生大事,自蘇聯倒台後,獨裁 25 年的總統卡里莫夫病逝,享年 78 歲。烏茲別克跟香港的關係是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