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登與扎卡維形成了兩條路線的鬥爭,兩人原本的嫌隙再度浮現。畢竟兩人的背景懸殊,前者生於沙地阿拉伯富有家庭,受正統伊斯蘭教育,自然看不起爛仔出身的扎卡維;後者靠自己雙手打天下,每天和伊拉克政府軍作戰,當然也受不了一班「冷氣軍師」的指指點點。
伊斯蘭教
|共45篇|
金仔:假如阿爾蓋達是一家企業(二)—— 恐怖主義天才推銷員扎卡維
而最令扎卡維為世人熟知的,不得不數他「發揚光大」的一種恐怖主義宣傳方式 —— 斬頭錄影。或許受錄影店的工作經歷「啟發」,扎卡維善於營造恐怖氣氛,把數名黑布蒙頭的人質壓在鏡頭前跪地求饒,然後長刀一揮,頭顱應聲倒地,畫面甚為嚇人。
【保命保藝術】阿富汗人葬畫藏書
過去塔利班摧毀珍貴藝術品、肆意破壞文物等暴行,對阿富汗人來說仍是歷歷在目。當時遺下的精神創傷,促使人們在首都再被佔領後,為保護自己的文化,同時免遭秋後算帳,因而竭力藏起藝術作品及書籍。
穆罕默德是社會平權改革家?(下)
有宗教研究學者主張,穆罕默德是推動平權的改革家,曾賦予阿拉伯女性空前權利。此觀點之所以受爭議,莫過於穆罕默德允許一夫多妻,他先後有 11 位妻子,而最叫人難以接受,相信是其妻阿伊夏(Aisha)出嫁時只得 9 歲,某些極端穆斯林就是以此為侵犯人權罪行辯護。偏偏阿伊夏長大後擔當政治軍事領袖,又是伊斯蘭宗教權威,在同代女性中無出其右,為穆斯林女性主義者眼中的先行者,以致阿伊夏集所有爭議於一身。
穆罕默德是社會平權改革家?(上)
塔利班剝奪女性工作、教育和行動自由,背後總是奉伊斯蘭教之名。宗教研究學者阿斯蘭(Reza Aslan)在著作「伊斯蘭大歷史:穆斯林的信仰故事與改革之書」卻指出,伊斯蘭教不總是剝削人權,穆罕默德在世時便推動過平權改革,把男女價值等同、允許女性擁有財產、賦予女性財產繼承權,甚至讓女性擔當政治及軍事領袖,徹底顛覆 7 世紀的阿拉伯秩序,甚至比 21 世紀的塔利班更開明。只是改革成果都被後來的保守伊斯蘭教士抹殺,繼而編成保守壓抑的伊斯蘭教法。
塔利班的伊斯蘭教法是甚麼
不少阿富汗婦女擔心,隨著塔利班回朝,自己將失卻過去 20 年得到的學習和工作等權利。塔利班則宣稱會在伊斯蘭教法(Sharia)框架內尊重婦女權利。雖然塔利班沒有申明細節,但瞭解伊斯蘭教法是甚麼、塔利班如何詮釋,大概也能估計阿富汗女性的未來。
不論宗教 —— 印尼校園強迫女學生戴頭巾
印尼的國家格言「異中求同」(Bhinneka Tunggal Ika),反映了她多元的一面 —— 號稱「千島之國」的印尼,以爪哇人、伊斯蘭教為主要人口及宗教,另外還有數百個種族與宗教團體。不過近年有報告指,印尼的宗教少數群體正面臨歧視。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報道指,當地有女學生在校受壓,被迫穿上伊斯蘭教服飾。
宰牛會引發地震?來學習印度牛的特別意義
印度政府近日推行全國「牛科學」考試,但一些考核內容卻並缺乏科學實證。當局聲稱此舉是要令到國民對牛「抱有好奇心」,批評者則指這是將該國神聖動物政治化,以進一步排斥伊斯蘭教信徒。
當接種中國製疫苗成為宗教義務
埃及政府最近授權採用中國國藥集團疫苗,盼能解武漢肺炎疫情,奈何疫苗尚未完成臨床試驗,不少民眾揚言不甘做白老鼠。負責頒佈伊斯蘭教令(fatwa)的宗教機構居然聲稱,接種疫苗是必須履行的宗教義務,令公共衛生成為埃及宗教界爭議課題。
印度地方立法,「打撃」愛情聖戰?
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衝突從未止息,近日,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JP)管治的印度最大邦北方邦通過法令,任何人以婚姻強迫其伴侶改變信仰,將被判處最高十年監禁。部分印度教徒及政治人物,又指控穆斯林發動「愛情聖戰」(love jihad),這到底是甚麼一回事?
聖蘇菲亞大教堂博物館改回清真寺?
1453 年,鄂圖曼人攻陷東羅馬帝國僅存領土 —— 君士坦丁堡,即今天的伊斯坦堡。城內的聖蘇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亦經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宣佈,而變為一所清真寺。1935 年,時任土耳其總統、國父凱末爾為傳達現代土耳其的世俗主義信息,將清真寺轉變成一座博物館。然而,現任總統埃爾多安正計劃將博物館變回清真寺。
【*CUPodcast】全部都係雞之一:舊世紀褔音戰士 —— 公雞
雞本為野生紅原雞,但生性警剔而極不信任人類,其被馴化的過程至今成謎;出乎今人意料,公雞在古代不同宗教裡總是佔一神聖的席位。
世界異常是末日,還是啟示?
由去年的澳洲山火,到今年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在不足一年時間裡承受的災難之巨,可能超出常人所想,甚至有世界末日之感。翻查權威字典 —— 英語 Apocalypse —— 雖解作「滅頂之災」、是「聖經」描述的「世界末日」;但按其希臘語源 apokalyptein 解釋,另有「揭示、啟示」之意。從宗教角度來看,「末日」也許並非電影、遊戲所描繪的失落世界;經籍的啟示,更為人提供一絲慰藉。
在馬國申請一夫多妻,先問大婆意見有用嗎?
「可蘭經」規定男性穆斯林「可以擇娶你們愛悅的女人,各娶兩妻、三妻、四妻」。馬來西亞雖是世俗化伊斯蘭國家,但亦有專為穆斯林人口而設的伊斯蘭法庭(Syariah Court)。國內的穆斯林男子再娶其他妻子前,須先向法庭申請。而 Nenney Shushaidah 作為當地首名伊斯蘭教法高等法院女法官,職責之一便是審核申請。
印尼女性鞭刑執行者
印尼亞齊省,因過去獲中央特別授權行使伊斯蘭教法,一直以來都是這個世俗主義國家中特別的存在。伊斯蘭教法規管包括諸如賭博、通姦、飲酒、同性戀及婚前性行為等教義所不容許的「道德」罪行。而在亞齊省,這些罪行最常見的懲罰便是公開鞭打。儘管不少人士呼籲結束鞭刑,但省當局拒絕之餘,更鑑於女性犯罪者人數增加,加招女性處刑者。
【Soul Monday】日行一善:土耳其的「待食麵包」
土耳其有一個名為「askıda ekmek」的傳統:人們光顧麵包店時,可用 2 倍價錢購買 1 塊麵包,多出的金錢其實是為有需要的人預先付費,好讓他們前來拿取「免費食物」。和其他慈善活動不同的是,askıda ekmek 是土耳其人的日常習慣,出錢之餘,還要「出力」。
自證身份 —— 印度公民淪為「外國人」?
家人為本國公民、自己在本國出生、成長,公民身份似乎無可質疑。但在印度東北的阿薩姆邦,正發生公民身份的卡夫卡式荒謬。2016 年以來,在該邦運作的國家公民登記署,負責從大量可疑的孟加拉非法移民中,篩查出真正的印度人。此舉卻令逾 3,000 萬名居民陷入麻煩,有人更因此失去公民身份。
維吾爾族遭壓制,世界穆斯林領袖可有伸出援手?
英國廣播公司記者上月獲中國批准,進入新疆「培訓學校」採訪。記者當時質疑,官方所謂轉化極端思想學校,只是一座又一座監獄。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遍佈世界各地,一方有難,其他穆斯林兄弟理應群起支援。然而,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教授 Azeem Ibrahim,在雜誌「外交政策」發表評論質疑,其他伊斯蘭教或穆斯林人口為主的國家領袖,在中國面前,沒有為維吾爾人所遭待遇伸出援手。
齋戒月,反而更浪費食物?
除老弱病殘等可獲豁免,穆斯林在齋戒月期間,每天日出至黃昏,均不得飲食。撇除宗教背景,進餐次數減少似乎能省下不少食物,但事實並不如此。不少日間餓得飢腸轆轆的穆斯林,在黃昏過後的開齋飯(Iftar)選擇大快朵頤,反而造成大量食物浪費。
汶萊:君主專制下的「伊斯蘭教法」
上月,汶萊的「伊斯蘭刑法」,因允許對同性性行為、通姦者處以石刑,加上其他嚴苛條文,受盡外界批評。本月初,汶萊蘇丹哈桑納爾宣佈,暫緩執行刑法中與死刑相關的法令。何以國君一句暫緩,已生效的律法就能暫緩?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指,汶萊是世上少數君主專制國家之一,蘇丹大權在握,他的話就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