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級課堂

|共94篇|

【尚未完場之一】香港戰前猶太社群

由前港台編導徐岱靈與「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祁凱達執導的「尚未完場」,記錄了猶太裔大娛樂家歐德禮(Harry Odell)在香港的事跡。歐德禮的故事折射出香港華洋混雜的國際化一面,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在港猶太社群。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其中部分人早在 19 世紀下半葉就在此落地生根,與本地華人、歐洲白人、印度人、穆斯林一同為香港的繁榮作出巨大貢獻。

【新詞】「聲望經濟」:演算法、就業零散化催生的新標準

過去十年,愈來愈多專制國家透過電子技術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把監控技術推至極致;在新自由主義國度,信用、聲譽則以另一種形式主宰社會。米蘭大學社會學副教授 Alessandro Gandini 在 2016 年出版著作 The Reputation Economy,中文意思是「聲望經濟」。在書中,Gandini 以跨學科方法,解釋聲譽如何成為獨立知識工作者的重要無形資產。

唐明:文學女人 09 —— 最卑微的愛情甚至沒留下任何印象

從這個角度看,男女雙方都相當有問題:女人為何不能令他留下印象,連自己的名字也沒有提起過?既然男人的性生活如此隨意放縱,甚至還不如唐璜,連用筆記本記下名單的心思也不願花,女人又為何要對他死心塌地呢?她到底想從這段關係裡獲得甚麼呢?

【反帝英國篇】反君主制組織「共和國」

英王查理斯三世加冕,大批人前往白金漢宮前慶祝,另一方面,也有反君主制人士在加冕期間高呼「不是我的國王」。英國共和主義者一直要求推翻君主制,其中在 1983 年成立的「共和國」(Republic)就以「廢除英國君主制,建立民主共和國」為綱領。

劉偉民:意大利葡萄酒 Masterclass(二)—— Veneto

由 Trentino-Alto Adige 南下便是 Veneto,雖然兩個大區接壤的邊界頗長,但在產酒量方面,卻是天淵之別。在意大利 20 個大區之中,Veneto 的葡萄酒產量穩座第一把交椅,年產量幾乎是全國的 4 分 1,更是 Trentino-Alto Adige 的 9 倍。當你想像一下 Prosecco 在國際酒壇的受歡迎程度,或許就會明白箇中原因。

【新詞】真相掌握力:如何縮窄對世界想像與現實的差異

在大數據年代,民眾能夠自行覓得各種科學理據和數字,但公共討論卻好像離客觀事實愈來愈遠。2018 年,已故瑞典公共衛生學家羅斯林(Hans Rosling)的遺作 Factfulness: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 面世,及後有出版社把「factfulness」翻譯為「真確」,而羅斯林其實正解釋一種「真相掌握力」,解釋人們對世事的想像,與實際情況之間的巨大差異。

【人選之人】政治劇愈紅,愈多人參與政治?

台灣首部政治幕僚的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以台灣民主選舉作為故事背景,題材新鮮,旋即成為台灣熱話。在歐美世界,題材較嚴肅的政治劇向來有龐大市場,劇情不但緊張刺激,有學者研究更發現,這類作品可鼓勵政治參與,默默地改變民主生態。

【人選之人】最接近民生的政治層級:地方選舉的意義

5 月 2 日,香港特區政府宣佈新的區議會選舉方案,新一屆區議會僅保留 20% 直選議席,其餘改為直接或間接委任議員。同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記者會指責有區議員危害國家安全,故要通過是次改革確保區議會「去政治化」。近年,政治學界有愈來愈多關於地區選舉的研究,學者認為這類選舉在當代社會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既是最貼地的政治場所,亦是重要的政策實驗場。

唐明:文學女人 07 ——「只要舒服,我不介意做一個男人」

身為女性,從她這個年紀起,就必須及早為嫁人做準備:外表要有吸引力(這當然是由男人的角度來衡量),行為要規規矩矩,舉止嫺靜,言談優雅,不可以說髒話,也不可以牙尖嘴利、高談闊論;具備良好的持家知識或者技能(做飯、洗衣、帶孩子)。當然,最重要的是貞潔,女人從頭到腳都受到社會文化的嚴格規定。因此,她打扮成男孩子的時候只說:「只要舒服,我不介意做一個男人。」

唐明:文學女人 05 —— 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她

所有女人,以及所有文藝青年,都應該讀「包法利夫人」,及早讀,適時重讀,不是要引以為戒,而是對於感情、欲望、理想之精神追求,要細細分辨,否則就會像艾瑪那樣:「肉體的七情六慾,對金錢的垂涎三尺,還有熱情帶來的傷感,全都混在一起,成了一種痛苦。」

唐明:文學女人 04 —— 為甚麼說她是頭號壞女人?

但如此 180 度的轉變,絲毫不令人驚訝,身為馬克白的野心和慾望的人格化,這是很合理的安排:馬克白自己不便宣諸於口,或者一直壓抑的念頭,經過他的妻子「醍醐灌頂」,便像著魔了一樣,從一個勇敢善戰的正常軍人,變成了殺人不眨眼的暴君。這種文學手法,當然是有古老宗教傳統的依據,並無新奇之處,但卻引發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邪惡之為邪惡,到底要歸咎於催生惡念的那個,還是付諸行動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