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一年,在情況依舊嚴峻的法國,寫字樓甚至是整個商業區猶如無人之境。即使疫情消退,預料在家工作仍是常態,一些專家因而大膽建議,把這些辦公空間改作住宅用途,以緩解城市內部的房屋危機。但要把白領職場變得宜室宜居,真有這麼容易?
在家工作
|共19篇|
WFH 時,不工作就代表懶惰?
在病毒大流行的防疫限制下,不少人會因沒有好好用盡在家每一刻去工作,而覺得自己過度散漫。有學者就認為,人們需要克服這種「在家即偷懶」的錯誤觀念。
【WFH 後遺】真工作,假通勤
Work from home 普及一年,每天通勤的日子漸成過去,但並非人人享受其中。對部分上班族而言,往返公司是職場與居家之間的過渡,如今失去這段時間,反而破壞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在多次封鎖抗疫的歐美地區,「假通勤」因而逐漸盛行,參與者以步行、跑步、踏單車等方式,模仿昔日的上下班路線。看似自找麻煩的舉動,卻帶來意想不到的益處。
居家工作衍生的流行病
據採訪所得,平均而言,每人每日最少使用 9 種數碼工具,例子有電郵、即時通訊、日程表、文件共享、會議程式及密碼管理等。
Moyashi:家與辦公室的距離
2020 年是一場強迫的集體實驗,許多以前無法試、不敢試的策略都試行了,遙距辦公室是其中一樣。不少公司會發現這並沒有很可怕,尤其在通訊技術成熟的環境下,地理距離的阻隔都因為電話、視像會議軟件、雲端儲存服務等而變得稀薄。同一時間,不少人也發現在家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沒有了茶水間的閒聊,或者視像會議時不請自來的小孩與寵物。
科技公司抗疫新潮流:靈活工作間
在家工作大半年,上班族變得「公私難分」,與同儕共事又不及面對面方便,令不少人都想重回辦公室。公司亦各出奇謀,以吸引員工再度出勤。「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不少科技企業採用「靈活工作間」(dynamic workplace),重新配置環境及工時,提高合作性、專注度及安全感。
避疫新招:身處異國,遙距工作
疫症新常態下,辦公室再不是必須,預示著部分工作不再受限於空間或地域。據 BBC 報道,最近一些成功控制疫情的地區,就歡迎外地遙距上班族前來安心避疫,過上限制較少的生活。
Workout from home:啞鈴也缺貨
武漢肺炎疫情下,除口罩、麵粉、任天堂 Switch、手提電腦外,啞鈴也突然「渴市」。只因健身室暫時關閉,人們要保持強健體格及美好身段,家用運動器材必不可少。
WFH 難專注?試試「工作健身室」
在家工作,失去辦公室應有的氣氛,自由度更高,卻也難以專心。有公司就設立「工作健身室」(work gyms),以鍛鍊遙距上班族的專注力,甚至讓員工出現「心流」,完全進入工作模式。
【在家工作】當西裝,牛仔褲都不再流行時
病毒大流行期間,休閒服飾在上班族中流行起來。避疫在家工作,不必再在衣著上費心,打工仔趨向穿上舒適的居家服或運動服裝,方便工作小休時鍛鍊、打掃或煮食。然而,當新工作模式大大改變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傾向,某些服裝企業便因而陷入危機。
在家工作慎防 Burnout
武漢肺炎大流行期間,全球眾多上班族突然轉為遙距工作。但在家上班未必如想像般輕鬆,甚至可能淪為無止盡的工作地獄。「哈佛商業評論」專文提醒,真正需要擔心的,不是員工居家工作懶散無效率,而是當長留在家卻只有工作,上班族或會因此 Burnout。
在家工作,公司應補貼員工租金?
去年,瑞士法院裁定一間公司必須承擔在家工作員工的部分租金,此例或成疫下新楷模。不過,在不在家工作,員工也需要有住處,公司為何要幫他們支付租金?英國廣播公司新聞就指出,在家工作或成日後職場新常態,部分瑞士上班族在選擇居住地時,已開始考慮在家工作的因素,而公司也可透過補貼租金,取代辦公室租金。
疫情之後:4 天工作制,to change or not to change?
一場全球瘟疫,令人類生活產生劇變,包括我們的工作模式。提倡多年卻仍未普及的 4 天工作制,隨著各國逐步解封、民眾陸續重返辦公室,再次成為國際的討論焦點。抗疫成功的紐西蘭表示會身先士卒,向來傳統保守的日本,也有知名企業跟隨。這次多國重推週休 3 日制,能否成為我們的新常態?
WFH 不行?不如自建流動辦公室
在家工作難以專心,要如何打破困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近日報道,有車一族在封鎖期間,為轉換場景,就在車上設置流動辦公室,以減少煩悶感。
遙距工作下,職場的新欺凌方法
疫情減退,不少國家逐漸復工復課,Twitter 卻反其道而行,表示「過去數月證明在家工作確實可行;如果團隊希望一直安坐家中上班,我們可以付諸實行」。虛擬辦公室或將進入主流,然而,除了居家環境容易令人分心外,遙距工作還有一個隱藏問題:更嚴重的職場欺凌。明明不必朝夕共處,為何網絡相見,竟令欺凌問題雪上加霜?
足不出戶的時代,「週末」在哪裡?
疫情持續,人人被迫「宅」在家中。披頭散髮懶得打理,日常就是穿著睡衣工作、上課和網上購物。每天做著近乎重複的事,閒日和假日的界線逐漸模糊。在深居簡出的日子裡,週末還是那個「週末」嗎?
在家工作?日本職場沒這種事
日本疫情愈見失控,東京都的累計確診感染個案更突破千宗。首相安倍晉三今天會對東京等 7 個都府縣,發佈緊急事態宣言,但當局無權禁止通勤上班。民眾紛紛質疑,如此一來電車只會持續人滿為患,無阻疫情擴散。因為在日本職場,並無「在家工作」的概念。一天不封城,都要出門。
久在家中易長肉,如何能改變飲食壞習慣?
久在家中,食量不知不覺成為無底洞?報道指有獨居檢疫人士多次要求社署人員添置食物,即使本已得到 14 天的分量仍說「不足」,原因是在家苦悶,惟有進食。隔離的日子裡,廚房及零食櫃有充足的食物,確能令人安心,但在運動量相對減少的日子,因食物唾手可得而不加節制地食,不健康之餘,體型也會變樣。「華爾街日報」記者就訪問美國營養學專家,到底受困家中的上班族,該如何建立良好飲食習慣?
在家工作不利環境?
這陣子為避開病毒,不少打工仔暫時不通勤上班,改為在家工作。在疫症的推波助瀾下,令人再次思考遙距工作是否可成為未來主流工作模式,而減少辦公室恒常「燈油火蠟」、冷氣長開的能源消耗,不用乘車駕車上下班,似乎也對環境較友善,但英國廣播公司(BBC)專文卻指出,在家工作的碳排放量,不知不覺間會比在辦公室更高。